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九十章 “點化”三大士(第二更奉上,求月票)

三仙對視一眼:有這等便宜的事?若真是如此,實在是萬幸。畢竟平白無故地,沒人會想到要去死。

出於警惕,普賢真人並沒有散開力量,只是停止了繼續凝聚,試探地問道:“逍遙道友,今日多蒙你手下容情。既是如此。道友請說,我三人必知無不言。”

張紫星一揮手。紫羅迷障施展而出,將外界的聲息隔開來。慈航真人看出紫羅迷障的作用,皺眉道:“你如此作為,究竟是何用意?”

張紫星說道:“此間言談含有隱秘,自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我與西方教頗有淵源,那二位教主還曾許我三教主與往生佛之位,只可惜我自知天命,眼下時機未至,故而只能婉拒。方才我之所以手下留情,正是見了你們三人的金身之故。”

其實,方才他沒有殺這三人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唯恐自爆傷及到三霄與龍吉公主等人;二是見到那金身後,臨時生出了一條計謀;第三,這三人都是十二金仙之一,若是自爆身亡,名字從玉虛冊上同時消失,只怕還會引來“厚顏聖人”圓始天尊,那可是大大的不妙了。^^首發^^書^^^^

慈航真人並不知他這許多計較,回憶當日在三仙島時,曾親眼目睹他與準提道人對答,期間也提到了這個三教主之事,而且看起來兩人的關係還非同一般,當下疑心又消除了一些。雖然他對當日被打之事依舊耿耿於懷,但好漢不吃眼前虧,目前還是先與兩位好友脫離險境再說。

“明人眼前不說暗話,貧道心中有一事不明,故而想請三位解惑。聞聽燃燈道人與懼留孫破教而出,投那西方教而去。三位身懷金身神通,想必已經深諳西土神通,為何不投往極樂之鄉?若是這法身神通被闡教同門所見,只怕三位還有大麻煩。此問還請三位道友如實回答,不論答案如何,我都不再為難三位。”

慈航真人聞言,嘆了一口氣,說道:“道友是明眼人,我也不能相瞞。我三人與極樂淨土之道有緣,得準提聖人點化後,確實已深得西方教精義,並得傳金身神通,與原本修為法力極其契合,修煉神速,只可惜終是不敵道友這等大神通者。我三人本欲聯袂前往西土,但那燃燈道人已先往西土而去,被兩位聖人封為三教主。那三教主倒還罷了,只是此人卑鄙下流,背信棄義,無恥至極。我三人若再前往,必會居於這小人之下,受其掣肘,屆時如何能忍?正因為如此,所以我三人躊躇多時,左右為難。此話千真萬確,若有虛言,當灰飛煙滅。還請道友履行承諾,放我三人離去。”

張紫星原本就已猜到幾分,如今聽得慈航真人此言,頓時心念電轉,說道:“原來如此!此事原本倒也不難。我或可指點爾等一個兩全之策。”

慈航真人對張紫星始終懷有很深地戒心,說道:“我三人也算你的對頭,你平白無故施恩,究竟有何謀算?”

張紫星搖頭道:“道友休要誤會,我若想害你們,只須將你三人身懷金身神通之事傳揚開來,屆時後果如何。爾等自知……”

三仙聞言,面色大變,若是這金身之事傳到圓始天尊的耳中。召見三人,以聖人地神通。必定無法再隱瞞,只怕還有性命之憂。就算能僥倖保命,也會被逐出闡教,屆時若投西方教,又要與燃燈道人那等無恥之徒相處。三人前段時間對燃燈道人態度十分冷淡。尤其慈航真人,與燃燈也算是結下仇怨。以其記仇的個性。必會自持三教主之尊,處處掣肘為難,想來實是極為不甘。文殊廣法天尊想了想朝張紫星深施一禮,說道:“還請道友明說,若能指點我三人迷惑,必不忘此恩。”

張紫星沉吟道:“你三人只須答應我一樁事,我便說出那等兩全之策,當然,若是此策無效,你三人自可不受此事制約。”

三人迅速交換了一下意見。都達成了共識。普賢真人說道:“既是如此,請道友說出條件。”

張紫星地條件其實很簡單慈航、文殊、普賢三仙及座下門人。終此一生,都不得與他及大商為敵。

其實這個條件本來就是計劃外的臨時起意。俗話說,無功不受祿,以雙方的敵對關係,若是他平白無故地主動提出幫助,三人反而起疑。事實上,只要三人願意依計行事,就算要張紫星倒貼,也會同意。

慈航三仙一聽是這個“簡單”地條件,心中不免有些意外,張紫星又強調,這個條件將一直延伸到未來,屆時凡三仙一脈的門人弟子,都須遵照這個決定。

這個語氣肯定地“強調”讓三人疑心又去了不少,將那自爆之力也漸漸散去,滿口答應了下來。

慈航真人忙問他是何“兩全之策”,張紫星微笑道:“此計實際上也不難,三位此番回山之後,準備一番,隨後帶領門人投奔西方教即可。三仙紛紛露出慍色,就連脾氣最好的普賢真人也不免皺眉道:“道友莫非在戲耍我三人?”

“三位道友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張紫星料到三人有此反應,當下不緊不慢,條理清晰地說出一番話來。

西方教,也就是後世地佛教,當會有原始佛教與後期佛教的分別與糾葛,即著名的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之爭,四大名著《西遊記》所取地“真經”就是大乘佛教之經。

所謂“乘”,是梵文“衍那”的意譯,有“乘載”或“道路”之意。在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逝世後,佛教內部由於對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有不同地理解和闡發,先後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派別。按照其教理等方面地不同,以及形成時期的先後,可歸納為大乘和小乘兩大基本派別。

大乘和小乘可謂同出一源,卻又多有區別,表現在許多方面。首先,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地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個教主、導師,是一個達到徹底覺悟地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十方有無數地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也有所區別,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八正道”。大乘佛教除此之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大乘佛教則以“普渡眾生”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為最高地修行目標。

具體還有許多區別,這裡也不一一贅述。透過張紫星與西方教人(包括接引、準提雙聖)多次接觸,並經過長時間分析、驗證、推斷,目前的西方教,基本屬於原始佛教的狀態,即小乘佛教,其以接引道人為代表人物,主張“我空法有”,強調自身修持,原著中,接引道人也是如此。

而準提道人則隱隱有大乘佛教的雛形思想,尤其是在當年張紫星無意解答“字天”中那句“有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後,準提似有所悟,使得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在上次三仙島燃燈之事時,準提道人就透露出“性空幻有”之語,而這個,正是大乘佛教的思想。

這種區分,目前還不明顯,有些可能與史實上大小乘佛教思想與理論還有所差別。或許在N年後,兩聖這種思想上的分歧會越來越大,致使西方教真正產生所謂的大乘、小乘之分。而張紫星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將這種“或許”變成肯定,而且將時間也大大提前。

這個計劃張紫星已經籌劃很久了,如今碰到這“三大士”,正好一個天賜的契機。

目前的西方教“收納”闡截兩教門人,實力大增,當日張紫星地“提醒”功不可沒。然而張紫星地真正目的還不僅僅是分化闡教與西方教,還有進而分化西方教內部地長遠計劃。上回三仙島上,他成功離間燃燈與慈航,本是大有深意。隨後而來的一系列事件,使他的計劃更進一步得以順利的實施。

有人的地方,就有分歧。雖然西方教兩名聖人眼下是同心協力,但一旦根本的認知發生衝突,就難免有矛盾。這種矛盾若能由門下眾人進一步繁衍擴大,終會有激發的一天。哪怕是鐵板一塊,在龜裂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也終會四分五裂。

PS:不知是否天氣過於炎熱,一些住戶空調使用頻繁的原因,今天下午整個住宅區瘋狂地停電、來電,如此反覆。沒風扇吹也就罷了,最可惡的是電腦斷電,才寫幾百字,又停掉,有時沒儲存,幾乎是恨地咬牙切齒!現在真懷念那部滾燙牌膝上型電腦了,雖然電池廢材,多少也能留點時間儲存稿子。(惠普康柏V3000,散熱奇差,整機滾燙,散熱底座基本無效,須用浸溼的紙巾敷上散熱,因近日破圖無法使用,已拿去修理)

點點習慣一個人安靜地在電腦前構思寫作,在網寫的話,實在不習慣,這一章一直磨到現在才湊出,痛苦方分,希望明天不要停電……最後無恥地喊一句號子:大家請支援正版,多投月票,賜予我力量!(希曼?希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