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嘉木第一次見到心儀的女子,是在英國著名的海濱度假城市布萊頓。
當時她正站在波光粼粼的海邊,雙手愜意地插在風衣口袋裡,目光追隨飛翔的海鷗。湛藍的天空下,幾縷陽光投向她的側臉,鼻樑和嘴唇的線條完美無瑕,蒼白的膚色近乎透明。
那一刻,石嘉木情不自禁屏住呼吸。他覺得,眼前的一幕曾無數次出現在夢裡,彷彿前世早已註定,他萬里迢迢來到地球的彼端,就是為了見她一面。
領隊史大槐拍拍他的肩膀,調侃道:“這位同學,看美女哪?”
石嘉木有些不好意思,他沒有理睬史大槐,加快腳步跟上大部隊。當他忍不住再次回望海邊,已經看不到那個綽約的身影。
只剩下矯捷的海鷗,展開雙翅微微顫抖,滑翔在海天之間。
石嘉木是泗水城松江中學高二的學生,他參加學校組織的“暑期境外修學旅行”,到英國參觀訪問,為期15天,布萊頓是其中一站。除去領隊的老師,旅行團大約有四十多位學生,以高中生居多,分散寄宿在十幾戶英國人家裡,這種方式被稱為“homestay”。之所以不住旅館,據說是為了讓學生深入英國普通家庭,瞭解他們的生活和文化,藉此機會練習口語。
修學旅行團在英國的行程完全由史大槐安排。每天上午,他帶領學生穿行在布萊頓的大街小巷,參觀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和公園,中午隨便找片草地,席地而坐,吃個三明治了事,到了下午,他們在一家規模不大的語言培訓學校上課。
家境好的學生私下裡抱怨,這種修學旅行不倫不類,極其無聊,在他們的眼裡,如果不能盡情購物,這趟英國之行算是白來了。
名牌,奢侈品,免稅,這是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字眼。
石嘉木倒覺得無所謂。他此行的目的是感受一下英倫三島的氣候和生活,為留學做準備。如果沒有意外,回國後他將著手申請大學,首選劍橋或牛津。之所以選擇英國而非美/國,主要原因是石嘉木喜歡英國文學。
在這樣一種平和的心態下,他更能感受到生活在他鄉的動人處。
&nestay”的是個肥碩的英國佬,計程車司機,廚藝不錯,他經常一邊喋喋不休地誇口,一邊為石嘉木整治地道的英國菜,手腳麻利,鍋碗瓢盆叮噹響。石嘉木在國內學的是應試英語,只會做題,聽力和口語都很差勁,只能嗯嗯呀呀表示贊同,倚在門框旁,饒有興致地看他忙碌。
英國菜與中國菜的做法大相徑庭,蔬菜大多拌成沙律生食,主菜一般進烤箱焗烤,很少起油鍋爆炒。都說英國菜難吃,石嘉木卻很適應,橄欖油,檸檬,鹽,胡椒粉,還有不知名的異國香料,嚐起來別具風味。
主人做完菜後,留他在廚房獨自享用,自己開車出去泡吧。
英國人有泡吧的習慣,喝啤酒,看球賽,不到三更半夜不回來,空蕩蕩的房子裡,石嘉木形單影孤,聽著自己的咀嚼聲,但他並不覺得難耐。
相較於國內三四十度的酷暑,布萊頓的氣溫要涼爽很多,尤其到了晚上七八點鐘,天色未暗,木柵欄隔出一方靜謐的天地,海風從英吉利海峽吹來,閒坐在後院的藤椅上,身心很快沉靜下來。
在完全陌生的國度,遠離熟悉的人和事,石嘉木覺得生命多出一段空白,他可以奢侈地看天,看雲,什麼都不想,等候天光一點點變暗淡。整個布萊頓,彷彿只剩下他一個人。
他非常享受這樣的時光。
修學旅行的最後幾天,一行人離開布萊頓,住進距倫敦半天車程的一家小旅館,走馬觀花參觀了巴斯、溫莎城堡和丘吉爾莊園,然後匆匆踏上歸途。
在機場的免稅商場,石嘉木買了幾盒雪茄,一條施華洛世奇水晶吊墜,打算回去後送給父母。
他為自己挑了一套DVD碟片,The Naked Chef,琢磨著回國後學做幾道英國菜。
距離登機還有一段時間,石嘉木坐在候機廳耐心等待,在靠窗的角落裡,他又看到那個海邊少女,身邊放著行囊,手裡捧一本半新不舊的英文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她的嘴唇很薄,沒什麼血色,黑亮的頭髮卻透出氣血旺盛的光澤。
石嘉木偷偷打量著少女,猜想她是個中英混血兒,並且英國的血統很淡,只有筆直的鼻樑和蒼白的膚色,透露出少許異國情調。
他有些害羞,不敢上前搭訕。
半個小時後,他們登上了同一架飛機,遺憾的是,那少女的機票是頭等艙。直到飛機降落春申機場,石嘉木跟隨喧譁的人群登上大巴,都沒能再看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