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八章 殷家世玉的兒子

“俗話說:過剛易折,可為什麼到了你身上這句話就如同沒說一樣啊。外界都在傳說你小子行事過於囂張,性格過於霸道。可為什麼你在我面前看不出任何的囂張跋扈呢?難道是你小子太給我面子,從而收斂了?還是你小子本來就是個披著囂張跋扈的外衣,其實是個將隱忍不發做到了極致的傢伙?如果要是那樣的話,你小子的城府真是深不可測了。“楊書記滿是疑惑的問道。

“楊書記,肯定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吧。就是說 :     大街上有人牽過一頭大象。四個瞎子聽見了,都想知道這奇怪的野獸是個什麼樣兒。可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

有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長牙齒。他說:“我知道了,原來大象就跟又粗又長的蘿蔔一個樣兒。”另一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大耳朵。他說:“不,大象就跟大簸箕一個樣兒。”第三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說:“不像簸箕,也不像蘿蔔,大象就跟舂[chō

g]米的木棒一個樣兒,不過粗一點兒罷了。”第四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說:“你們都錯了,大象就像一根繩兒。”大象到底是什麼樣兒的呢?四個瞎子爭了半天,結果還沒弄清楚。但是大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只有見過的人才知道,而不是聽別人去說那些所謂的謠傳。”我沒有去正面回答楊書記的問題,而是說了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說這個故事是想表達個什麼意思,我想楊書記應該能夠聽懂。

“哈哈…你這個臭小子是在變相的說我們這些老頭老太太是瞎子吧,只會去聽別人說的,不會自己去找事情的真相。你這可是把一大批老頭老太太給罵進去了啊,不知道他們知道了會不會找你小子算賬啊。”楊書記聽了我說的哈哈一樂,順便把我想要說的意思給直接說了出來。

畢竟我是一個不到而立之年的小傢伙,要是直接說出來了那可真的就把一大批老頭老太太給罵了進去啊。這些話要是從楊書記的嘴裡說出來反而會讓人覺得信服一些,畢竟在華夏老人的話能夠讓人信服一些,畢竟老人們的經歷足夠豐富。

“楊書記說笑了,小子我可不敢啊。”看著我在跟楊書記在那明裡暗裡的打著遊擊,張曉楠很是不屑的撇了撇嘴。也是以她的性格還真的就不喜歡這些,她就是個有什麼就說什麼特別直率的一個女孩子。從來不喜歡玩一些虛頭巴腦的心機與城府什麼的。

“怎麼,張家的小丫頭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嗎?”看到張曉楠的不屑,楊書記開口問道。

“沒事的,我就是看到那個傢伙整天的裝著跟個老頭子似的不爽而已。”張曉楠很是直接的說出來她想說的話。

“張家的小丫頭你倒是夠直率的,有什麼就說什麼。這也許是性格使然,也有可能是你的家人把你保護的很好;沒有讓你過早的去接觸一些社會上的爾虞我詐,這不得不說是你的幸福。但是,生在寶寶這樣的家庭裡,如果他要是說話不小心一些,是會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的,別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話柄,有時候是會把人推向萬丈深淵的;畢竟是千里決堤毀於蟻穴,往往都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如果被有心人給放大之後,那可就了不得了啊。說了這麼多,希望你不要覺得我這個老頭子囉嗦啊!”楊書記一下子說了這麼多,張曉楠並沒有感覺到什麼,只是把這些話當作了一個老人對晚輩的提醒而已。

可坐在一旁的吳部長可是著實震驚了一把,因為他知道楊書記可是很少對年輕人說這麼多的。

“楊書記說的雖然我不是太懂,但也明白了一些。可我聽過一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是一個年輕人對於老人們給我們說的經驗的一些看法。”張曉楠似乎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在楊爺爺這裡沒有什麼這麼多的顧忌,說吧;正好我也想了解一下你們年輕人的想法。”

“叫楊爺爺是不是不合適啊,我覺得應該叫楊伯伯。”這時我在一旁開口說道。

“你個臭小子,還怕我佔你便宜啊。我跟你爺爺他們是一代人,叫我楊爺爺你小子不吃虧的。張家的小丫頭你說你的,不用搭理這個臭小子。”聽了我的話,楊書記佯怒的說著。

“不是我們不想聽前輩的教導,畢竟有些東西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有深刻的認識;以及學到一些經驗。這句話我覺得是比較有道理的,不然我也不會說給楊書記聽的。”張曉楠開口說道。

“你確定這是一個年輕人說的話?我怎麼感覺說這句的人至少得有四十多歲啊,張家小丫頭你可別騙我啊。”聽了張曉楠的說的,楊書記也有些驚訝。

“我怎麼敢跟楊書記打馬虎眼,我還認識這個年輕人呢。”說完還朝我眨了眨眼睛。

“哦,你認識這個年輕人。那麼這個年輕人你能給我引薦一下嗎?我想找他談談了,能夠說出這句話的年輕人不簡單啊。”楊書記很有興趣的開口說道。

“這個…”張曉楠看了我一眼,沒有說什麼。

“你看那個臭小子幹嘛?說這句話的年輕人是個男的,你怕那個臭小子生氣吧,放心吧他沒有那麼小心眼的。”楊書記看到張曉楠看我,以為怕我生氣;開口安慰道。

“不是這個樣子的,我之所以看他,是因為這句話是他說的。”張曉楠吐了吐舌頭說道。

“哦,這句話是你小子說的?”楊書記很是疑惑的看了我一眼。

“這是當年不懂事的時候說的一句話,楊書記可不要當真。畢竟你們的教導,還是能夠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的。”我有些尷尬的撓了撓後腦勺。

“我覺得你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畢竟我們的那個年代跟你你們這個年代不一樣。所經歷的東西不一樣,就是所謂的代溝吧。”楊書記有些感慨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