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正好!”
秦九章說:“今天這部電影值得一看,是部喜劇片,出自美國當紅的喜劇明星巴斯特·基頓,這人可是與卓別林齊名的!他開創了動作喜劇的門類,還是成龍大哥的偶像……”
楊曉寒眨眨眼:“九哥,你怎麼知道這麼多?”
她自然不可能聽過“成龍”,以為也是自己不知道的某位電影明星,沒有在意。
“額……都是從報上看到的!你曉得的,為了譯稿掙錢,我經常買報紙。”
這個解釋沒什麼漏洞。
楊曉寒躊躇道:“可一下子就花將近兩塊錢……”
“走吧!”秦九章不由分說道。
有些決定得自己果斷做。
天橋電影院是京城比較早的一家電影院。
可惜的是門口沒有看到賣爆米花的。
看來有聲電影出現之前是不可能有後世看電影的體驗了。
沒錯,目前還都是無聲電影。
無聲代表什麼?
代表它給觀眾無形中加了一道認知屏障,拔高了門檻。
因為電影需要透過字幕的形式來展示人物對白。
聽懂話和認全字,在這年頭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相差懸殊。
所以有聲電影出現之前,電影院是相當高雅的場所。
電影院老闆也在有意維持這種高雅的品位,自然不會允許觀看電影時出現吃爆米花這種很容易汙染地毯的行為。
而且吃爆米花的聲音還會影響他人的觀影體驗。
——至於你們想的在電影院裡親個嘴、揩個油?
嘿嘿,那就更不可能了!
要高雅!
直到幾年後有聲電影出現,同時電影院變得更多、價格相對親民、電影的聲音可以蓋過吃爆米花的聲音後,吃爆米花才成了看電影時的常備選項。
總而言之,這時候看電影,甚至比聽戲都莊重。
聽戲起碼有聲音,能叫聲好哪。
天橋電影院門口張貼著大大的海報:“美國最新電影,《鬼屋》首映!”
楊曉寒說:“聽名字不像喜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