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招不反對,徐礎也點頭。
晉軍為諸王冒險出戰的形象一旦確立,馬維覺得可以再提主帥的事了,“晉軍獨挑官兵,五王營中仍需要一位主帥,大家考慮得如何?我推薦晉王身邊的劉有終劉先生。”
沈耽假意道“劉先生乃一相士,怎麼能當全軍主帥?”
馬維道“大戰在即,操練士兵一類的事情都已來不及,排兵佈陣也嫌晚,所謂主帥,非為帶兵,乃是能夠服眾。劉先生雖非大將,但是名滿天下,孰人不知,孰人不曉?他當主帥,必然能得到眾將認可。”
寧抱關不需要別人推薦,直接道“梁王此言差矣,練兵有點晚,排兵佈陣從來不晚,而且義軍向來以戰練兵,臨戰時更需要一位合適的主帥,絕非服眾而已。寧某從秦州戰至洛州,自認為打過幾場勝仗,麾下將士越是散亂,我用得越是順手,所以還是我來當主帥吧。”
馬維沒料到寧抱關會自薦,一時有些慌亂,連咳幾聲,“蜀王、吳王可還有推薦?”
兩王搖頭。
馬維恢復鎮定,“那就是兩人受到推薦,吳越王與劉有終,咱們正好有五王,誰的支持者多,誰就是主帥,如何?我還是覺得劉先生合適。若論帶兵,吳越王的確無人能比,但是隻論名聲的話,可能比劉先生稍弱一些。而且劉先生當主帥,對吳越王必然言聽計從,不影響排兵佈陣。”
甘招道“名聲是個好東西,但是真到了戰場上,與官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時候,名聲的用處就不大了。五王之軍並非站在一邊觀戰,而是要從後方夾擊官兵,需要主帥身先士卒,劉先生比不得寧王。我支援寧王。”
五王議事,只有沈耽坐在一邊,這時站起身,走來道“我也支援寧王。”
此言一出,不僅馬維大驚,其他三王也很意外,尤其是徐礎,可他馬上明白過來,沈耽當機立斷,真是個聰明人。
“蜀王說得對,此戰到最後需要主帥身先士卒,寧王驍勇,看見他的身姿,足以令將士奮不顧身,這比虛名要重要得多。劉先生可以留在寧王身邊,以其名輔佐寧王,豈不兩全其美?”沈耽繼續道。
馬維訕訕地說“晉王說得有理,那我也支援吳越王,事情就這麼定……吳王還沒說自己的意見。”
三王支援寧抱關,徐礎的意見已無關緊要,他道“寧王甚好。”
寧抱關出任五軍主帥,劉有終為軍師,諸王騎兵歸入晉軍,譚無謂擔任騎將,晉王親自監軍,再無人有異議。
五王又聊一會,確定諸多細節之後,各回自己的帳篷。
徐礎前腳剛進帳,沒來得及坐下,馬維跟了進來,唐為天在身後道“大都督,梁王說進就進,我可攔不住。”
“梁王再來,不必攔,也不必通報。”
“嗯。”唐為天退出帳篷。
馬維打量幾眼,“礎弟一向不喜奢華,身為吳王,帳篷仍與普通將士無異。”
“吳軍草創,將卒今日共苦,來日方可同甘。”
“哈哈。”馬維不是來敘舊的,“礎弟真心支援吳越王擔任主帥嗎?”
“晉王已經表態,我支援誰都不重要。”
馬維長嘆一聲,“想我與礎弟亡命天涯困於孟津時,何曾想到會有今日並肩稱王之時?可若是能重回過去,我寧願還在孟津的小鎮裡,與礎弟分席而坐,共享濁酒一壺。”
“天下不會一直亂下去,你我兄弟,還有共飲的機會。”徐礎笑道。
“希望如此。”馬維嘆息不已,最後道“晉王覺得礎弟對他可能有些誤解,所以讓我來說幾句無論如何,許諾不變,吳軍既肯借兵,晉王心存感激,與官兵決戰之後,立刻返兵回營,誅除寧抱關,我為內應,礎弟不必出面。”
“事關吳國,我怎好置身事外?”
“礎弟不必客氣,你與寧抱關有江東之爭,當遠離此事,我與晉王不同,殺之不過是要報仇、除害,無損於名聲。”
徐礎拱手道“三千騎兵而已,馬兄與晉王還禮太大了些。”
馬維笑道“寧抱關野心甚大,除掉他不只是為礎弟,也是我與晉王的自保之計。”
徐礎拱手“此言極是,寧抱關已成諸王共敵。”
“還有降世王、蜀王,三王同氣連枝,殺寧抱關,就必須同時殺甘招與薛六甲。”
“我對降世軍三王忌憚已久,只是不得妙計。”
“呵呵,除掉三王,妙計無用,非得以勢壓人,至於勢從何來,礎弟等著瞧吧,我與晉王自有辦法。”
“吳軍弱小,全要仰仗兩位兄長照顧。”
“咱們終歸是自己人,與降世軍不同。攻佔東都之後,礎弟一定要回江東?”
“嗯,我不回江東,吳軍將士也不同意。”
“好,天下是咱們三人的。”馬維道,拱手告辭。
徐礎心想,馬維的這次拜訪,訊息估計很快就能傳到寧抱關與甘招的耳中,那兩人不知會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