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西夏步兵先鋒李良才和李雲才兄弟二人各自帶著五千步兵一左一右分成兩路在前面探路,中間間隔四五百米,端木龍吩咐,遇見小股敵人就地消滅,大股敵人擊潰就走,不要戀戰,趕路要緊。
誰知走了一個時辰,都沒有用遇見大宋軍隊,二人都暗自慶幸。派出去的探馬回來報告了兩次情況過後,再也沒有了音信。
此時已是子時初,深秋的大西北已經有些寒意了。不過他們一路急行,頭上冒著些許熱汗,根本沒有感覺到。
今晚本是中秋之夜,一輪金黃的圓月穿出雲層掛在中天,他們走在這荒山野嶺,穿梭在草叢中。這些地方本來人煙稀少,只有些毛毛野徑勉強可以行走。幸好大橫山地處內陸,處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交界處,很少有成片的大森林,否則,他們幾萬人要想翻山越嶺,從大橫山腹地穿出去,逃出大橫山幾乎不可能。
又了一段時間,兩兄弟帶著眾人來到一條山谷,谷中有條小溝,溝裡還沒有完全乾,有少量的水在慢慢流淌。二人傳令休息一會兒,喝點水,大家也確實有些累了,有的倒在地上的草叢中就睡著了。
兩兄弟走到一起碰了個頭,見眾人走了大半夜,現在是又累又困,肚子也有些餓了。老二李雲才建議:不如就在山谷裡埋鍋造飯,把飯吃了,休息一會兒再走。這裡煮飯有兩個好處,一是地勢低,遠處即使有敵軍,也看不見。二是這裡有水,錯過這裡要找到第二個有水的地方在枯水期不容易。
李良才覺得老二的建議不錯,就讓偏將和小校們去把兵士吆喝起來煮飯。
半過小時後,端木龍帶著三萬人也來到了山谷,見兩員先鋒將領選了這個地方吃飯和休息,也認為不錯,傳令全軍沿山谷上下埋鍋造飯,吃完飯後休息一會兒,繼續趕路。
於是四萬大軍在山谷裡開始升火煮飯,山谷雖然寬,但人太多,從上到下,一共擺了十多里,才把人擺完。
突然,兩面的山樑上燃起了火把,一時間,成千上萬的火把燃了起來,與天上的圓月交相輝映,照得天上天下如同白晝一般……
“ 完了中埋伏了。”這是端木龍見到火把後的第一句話。
火把就是命令,不用將領們招呼,所有計程車兵全部放下鍋碗瓢盆,紛紛拿起了各自的武器,一些偷懶睡覺計程車兵也被大家踢了起來。
端木龍讓李良才帶著手下五千人佯攻東邊的高地,讓李雲才帶著五千人攻擊西邊高地。
二人各自領命而去。剛衝到半坡,東邊高地上西軍小將劉琦一聲令,弓箭手彎弓搭箭,箭矢密如細雨,哪裡攻得上去。一會兒就損失了近兩千軍士。
西邊的將領折可興更狠,西邊的山勢本來就要陡一些,當敵人衝到半山腰時,他一聲令下:“放!”成千上萬的石頭滾了下去,大的有車輪大,小的有銅盆大,西軍察著的傷,碰著的死,五千人馬敗退下來時,不足兩千。因此,這第波下來,十五分鐘不到,就損失了五千人。
兩邊佯攻了一下,攻不上去,只有沿山谷往上或往下突圍。李承勳想了一下:“敵人既然識破了我們的意圖,那麼他的防護重點肯定是上面的北方,而山谷的南方即使有埋伏,也應該容易突破。
於是,召來所有的將領,重新開始佈置:
令兩員偏將各帶三千人佯攻東西兩邊高地,距離拉開一些,百步以內把身子彎著,到了八十步以外,就爬在草叢中與敵人對峙,見敵人往山下衝,就用箭把他們射回去。
令一員偏將領四千人沿山谷往北搜尋前進,遇見敵人立成陣形往北猛攻,衝出去一個是一個。
令李良才、李雲才領五千人往南搜尋前進。遇見敵人,有進無退,迅速突破。
他自領兩萬人馬緊跟在李良才兄弟二人之後,向南突圍……
半小時後,向北突圍的偏將劉元化他們來到山谷的拐彎處,這裡比較狹窄,前面的尖兵剛轉過彎正要繼續搜尋前進時,突然聽到一聲炸雷似的巨吼:“黑旋風李逵在此!西夏胡虜快快前來送死!”提著兩把板斧從草叢中鑽了出,身後又鑽出仇瓊虎和300拿著腰刀的特戰兵。再後面100米處,劉光世和張俊領著一萬多步兵從草叢中站了起來緊緊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