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金遼結盟,還是宋金結盟,以及蔡京的倒臺、裁軍等一系列的變化,大盛王趙重陽的情報網,都將情報及時送往大盛國國都峴港,但畢竟完隔大洋,路程相隔萬里之遙。從得到情報到收到指示,至少要經過四十多天時間。
針對裁軍的問題,趙重陽分別給興慶府的折可與、太原的仲師中、太行山的楊懷玉等人去信,讓他們頂住糧餉壓力,自籌糧草,堅決不裁兵,並答應每年支援折可與和仲師中各一百萬貫錢,供二人買糧草。
而讓盧俊義協助仲師道將大名府的四萬仲家軍進行分流,仲師道自留一萬,糧草由盧俊義供應。盧俊義自己留五千人馬在身邊,分五千到滄州交給柴進,分五千到獨龍岡交給李應,剩下的一萬五千到水泊梁山交由方臘整編。
對於金遼的結盟,趙重陽為首的大盛高層,也認為大金從完顏阿骨打、完顏杲到金兀朮等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傢伙,何況是主動和親,討好遼國,這一定有陰謀。
經過分析論證,特別是知道遼使向宋廷提出的要求後,最語得出結論:兩國可能聯合攻宋,只是時間尚不確定。
後來又想到北方大旱,下半年災民一定很多。所以,趙重陽發出通知,各地準備倉庫,大量賣糧儲存,江南力爭達到八十萬石,山東達到五十石,淮西二十萬石。
這時,大盛國各地己經穩定,方天傑、李俊等人又陸續在南洋搶佔了好些地方,接到阮小五和錢小波等人送來的難民後,正好有計劃地送到各地安置。
只是這樣一來,接到太行山的緊急求救情報後,大盛國本土雖然有存糧,但要用來接濟運來的難民,不敢從本土糧運糧支援。
趙重陽立即召集在峴港的軍機大巨、內閣正負首相和各部長官舉行聯合會議,商討對策。
會議上,大家暢所欲言,提了許多好的建議。會議結速時,趙重陽發出“建立鞏固地太行山根據地”的號召,要求中原各地緊接支援糧食,大盛國本土支援工作人員,並讓方天傑、李俊暫停開闢海外領地,立即返回峴港。
大盛國建國兩年來,從中原網路了二千多沒有考中進士的舉人,這批人雖然沒有考中進士,但真才實學還是有的。
趙重陽讓宗澤為首的內閣分批對這些人進行了面試,然後將他們放在一定的崗位上工作,看是否能勝任。能勝任的繼續幹基層領導工作,不能勝任的到學校教書,到各部門當文職人員(書吏),幹一些抄抄寫寫的工作。
這次會議決定讓武松、解珍、解寶、仇瓊虎、狄雷、石中玉、羅延慶七員將領帶著三百名在基層工作的舉人北上,支援太行山根據地,隨他們出發的有一千特戰兵。
會議結速後,大盛王趙重陽簡單化了一下妝,就帶著神行太保戴宗連夜出發北上了。
趙重陽走後,王后和幾位王妃自然不放心,趙福金就讓楊再興和扈三娘帶著一百名宮廷衛隊,保護著方百花、龐秋霞、段巧巧隨武松等人北上,在太行山與趙重陽會齊。
且說江南王振南和王演等人接到趙重陽買糧存糧的通知後,不敢殆慢,漢陽、江州、南京、寧波、揚州等地兩個月之內,共買糧六十萬石,王振南讓各地將糧食集中到揚州統一保管,讓老兄弟袁術明帶三千護衛隊親自看守。
南京以下,蘇州、杭州、西山島、清溪縣、金華等地共購糧七十萬石,王演令人將三十萬石糧食存進方家寨邦源洞的冷洞中,加上原來貯存的二十萬石,邦源洞共貯存了五十萬石戰備糧。其餘的四十萬石,全部貯存在南京。
接到太行山的救助後,王演讓錢小波和謝幫金組織江南的所有中小型船隻,先從揚州運十萬石糧食沿京杭運河北上大名府,知會王達平、盧俊義等人組織馬車等在太名府碼頭,糧船到達後,及時運往太行山。
八月底,十萬石糧食抵達大名府。這時山東根據地的第一批五萬石糧食,已經抵達太行山楊家大寨附近的區域定州,離楊家坪只有兩天的路程。
這裡的太守是蔡京的門生江文波,現在蔡京已經倒臺,他也知道自己這個太守幹不長久了,所以對政事也不是特別上心。
本來他在十天前,就接到上峰的命令,要嚴查北上的商隊,不準一粒糧食運往五臺山附近的楊家大寨。但他每天並不讓兵馬總管董平帶兵守住官道,只讓捕頭帶著幾十名名差役在這裡陪著他例行公事,收幾個過路錢後,一律放行。
八月二十六這天中午,來了好大一支商隊,馬車綿延二十幾裡,一眼望不到尾,沒有三千輛都有兩千輛。
江文波一生中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商隊,心想這一下可以大大敲一筆竹槓了。
立即讓人把阻擋車輛前行的障礙物放好。
不一會兒,商隊的車馬就臨近了。走在前面的是一百餘騎兵,當先一位三十多歲的大漢見官府的公差擋住了去路,便打了個手式,讓馬車停下。
他從馬背上跳了下來,朝關卡走去,向坐在路邊公案桌上的江太守拱了拱手:“不知這位大人如何稱呼?在下是山東獨龍岡的李應,幫萬通商會運一批貨物北上,請大人高抬貴手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