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監國,武皇后在後面垂簾聽政。
開始之後,一切倒也正常,就是說了一些朝廷大事,比如說那個地方又有災情發生,那個地方又發生了叛亂等等。
大唐很大,雖然大唐有很不錯的福利制度,但這些制度是要人來執行的,人心難測,所以少不得會有一些地方出現問題。
如此,有叛亂什麼的也屬於正常事情。
因此,在朝堂上少不得就要對這些事情進行一些處理,李弘的能力還是可以的,至少面對這些事情都有一個比較不錯的觀點。
武皇后在後面偶爾也會說一兩句,而她的一兩句往往能夠決定事情的走向。
討論完這些國家大事之後,突然有人站出來彈劾馬思源等人。
馬思源這些人都是唐舟的人,這段時間也一直在苦撐,不過撐的很辛苦,他們知道,在唐舟回來之前,武皇后肯定會對他們動手的。
當他們聽到有人彈劾他們的時候,他們知道他們等的終於來了。
不過,他們這些人面對彈劾,並無一點反駁之意,不管有人說他們什麼罪名,只要不是很嚴重,他們立馬都承認了下來。
這樣,一個早朝下來,十幾個人都被罷免了。
馬思源等人被罷免之後,便離開了京城長安,這些情況,都是唐舟飛鴿傳書告訴他們的。
如今這種情況,還是保命要緊,沒必要跟武皇后撕扯,等他唐舟回去之後,自然會扭轉局勢,那個時候,再把他們請回來住持朝局就行了。
但在此之前,他們要懂得以退為進。
短短几天時間,武皇后便把朝中異己清除的差不多了,但唐舟陣營之中,有一個人卻是仍舊在朝中屹立不倒,他就是狄仁傑。
並非武皇后不知道他和唐舟的關係,她很清楚狄仁傑和唐舟的關係,那可是唐舟的義弟啊,不過武皇后還是把他留在了長安城。
無他,唐舟的親人都被唐舟給安排出海了,他所能想到可以控制唐舟的人,也就狄仁傑一個了,雖然他不覺得唐舟可以活著進入長安城,但她還是要留一個後手的。
也許有狄仁傑在手,唐舟會有所顧慮也不一定。
其實對於狄仁傑,武皇后還是很欣賞的,這麼多年以來,他覺得狄仁傑完全是有宰相之才的,如果可以為自己所用,這對於自己以後治理天下肯定大有幫助。
可不巧的是,他偏偏是唐舟的義弟,想拉攏都有點難。
對於自己的處境,狄仁傑何等聰明,那能不清楚?
不過他越是清楚,就越知道這個時候自己不能亂,他要相信自己的大哥,一定能夠力挽狂瀾。
他對自己的大哥還是瞭解的,威望很高,在長安城不亞於天子,財富,就算之前很多都充公了,但仍舊不可小覷。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大哥手裡有王牌,雖然唐舟從來沒有跟他說過,但他知道唐舟有。
任何蛛絲馬跡都逃不過他的眼睛,自己大哥做的事情,很多還是有露出馬腳來的,只是他並沒有去揭穿而已。
而他相信,有這個王牌在,要解決目前大唐的情況,也並非不無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