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小熊是因為它長得特別像熊貓,黑耳朵黑眼圈又圓圓的,而且還特別喜歡掛在小虎身上當掛件兒。
小虎趴著它就掛尾巴上,小虎走路它就扒在人家腿上,反正就是小虎幹什麼它都得掛人家身上。
周小安給沈玫展示了一遍小熊的掛件兒功能,非常驕傲,“有意思吧!我們小虎出門十多天就帶回個女兒!”
沈玫卻戳戳小虎的腦袋,非常關心它的體重問題,“小虎是不是又胖了?別的貓都餓死了,它跑出去半個月胖了一圈兒還撿了個大胖閨女!這是貓嗎?這是隻貓妖吧?”
周小安看看小虎,“胖了嗎?我怎麼沒看出來?”她現在對小虎的心態就是孩子第一次出遠門上大學回家過寒假的媽媽,怎麼都覺得孩子在外面受苦了,沒瘦那也是瘦了的。
就是抱著這種心態,她也得必須承認,小虎確實沒瘦。
不過不是誰都能像小虎一樣適應環境生存下去,糧食危機越來越嚴重,每個人都在為能吃上一口活命糧而努力。
“增量蒸飯法”早就已經普及開來,張大勺一提這個就黑臉,“飯出得再多,那也是多加的水!”
可還是不得不讓食堂的蒸飯師傅在米里反覆加水,反覆蒸,力求能用最少的米蒸出更多的飯來。能讓大家混個水飽,騙騙肚腸也好。
水腫和肝炎病人越來越多,憑醫院的診斷書也不能買糖和黃豆了,現在改發“康復粉票”,憑票去領取“康復粉”。
周小安見過廠裡工友手裡的“康復粉”,裡面是麥麩、豆粉和一點點糖,用開水沖服,據說治療營養不良引起的水腫有“奇效”……
代食品也開始成為人們日常最常說的名詞,廠裡的游泳池已經關閉了,裡面養上了小球藻,據說是某位科學家新研究出來的最好的代食品。
萬戰天他們最近也已經撕不起糧票了,也不能總是每天兩碗清湯,就把目光盯在了代食品上。特別是小球藻這種容易飼養產量多週期短的植物。
還去食堂要求張大勺帶頭用小球藻製作糕點、麵包、小球藻粥和小球藻醬,把這項事業當成了又一個為國家省糧食的新途徑。
甚至還去託兒所鼓吹用小球藻喂孩子,“營養豐富,跟奶粉不相上下。”
大家想盡一切辦法填飽肚子,可飢餓的威脅還是越來越嚴重,在一位工友因為飢餓而意識麻木,硬生生把手伸進切割機械裡以後,周小安又一次感受到了還帶著熱度的鮮血,她知道她必須做點什麼了。
以前聽周爺爺他們講過這段時期的事,周小安清晰地記得,幾位老工人最為推崇的是一個從外地傳過來的代食品方案,說別的辦法都是瞎折騰,沒有一樣管用的,只有這個很實際也確實有效。
可現在這個方案還沒傳過來,那她就只能自己先動手了。
周小安先去找趙元華瞭解情況,他是食品廠倉庫排程,對食品廠的事非常瞭解。
而且周小安一直有一種感覺,趙元華對她抱有很大的善意,甚至帶著一種莫名的親近和敬畏,這絕不是素不相識一次舉手之勞的救助就能產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