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早,李若虛便到了報館,言誅殺五賊乃義舉,望咱們大宋時代週刊,明日能給予支援。”
果然……
李綱的求和訊號,還真是來的及時。
昨日剛和玉尹表示了和解之意,今天便要用到玉尹。
“那宮中是怎個意思?”
“宮中至今未有回信,二十六郎一早便派人入宮打探虛實,可並未得到聖人準確回答。”
宋代皇宮,稱母后為娘娘,尊皇后為聖人。
高堯卿所言的聖人,便是指前太子妃朱璉。不過朱璉的反應倒也不算奇怪,畢竟趙桓方登基,便是有心贊同,也不可能表現出來。那樣一來,反而會給人留下一種他急於清除先帝勢力的表象。趙桓不好發言,那身為聖人的朱璉,自然也不會開口。
“沒有回信?
是含糊不清,還是沒有回答?”
“未有回答。”
玉尹站在黃裳靈前,閉目沉思不語。
片刻後,他苦笑一聲,“即沒有回答,那便是同意。”
“啊?”
“我聽人說,官家尚在東宮時,那朱勔蔡京和李彥,曾多次上疏,請太上道君廢立太子。
官家雖沒說什麼,卻不代表他不記在心裡。
而今宮裡沒有反應,那就是同意了這文章裡的說法……今日加印副刊,原文轉載便是。”
說實話,玉尹並不想出這個頭。
因為他太清楚,這朝堂上議和派的實力,是何等驚人。
眼下看似李綱等人做主,可是這根基卻太淺薄。說句不好聽的話,那些議和派真要扳倒李綱這些人,也不會費什麼氣力。這時候跳出來,便等於向議和派開戰。
可李綱這些人有功名,有威望。
自己呢?
玉尹知道,在歷史上李綱這些人即便是在佔居上風的時候,也不斷為議和派攻擊。
大宋觀察週刊的影響力還是太小,李綱希望大宋時代週刊跳出來,做這個出頭鳥……問題在於,趙桓也表示了贊同。玉尹現在,不跳出來都不行,也只能咬牙吞下這苦果。
高堯卿和朱絢相視一眼,點頭應下。
二人陪著玉尹在靈堂上說了一會兒話,當外面來人祭拜黃裳的時候,便告辭離去。
玉尹送兩人出門,目送二人在巷口上了馬車。
靖康,終於要來了嗎?
趙桓在登基之後,便下詔定下了來年的年號為靖康。
誅殺六賊……不準確的說是誅殺五賊,不過是靖康的一個訊號。在這一場鬥爭中,主戰派雖然暫時佔居了上風,可是玉尹心裡卻清楚,自己與議和派的戰鬥,也將要拉開序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