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時報》上,亞當.伯恩斯坦對夢工廠開拍《教父2》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擔憂。有鼓勵,也有信心。
不過有些人對我們開拍續集是幸災樂禍的。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在接受記採訪地時候,對我們的動作進行了這樣的評價:“我覺得柯里昂先生這一次有些聰明過了頭。我承認,《教父》是一部成功的電影,是傑作。這部電影給夢工廠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估計也是因為這個,柯里昂先生才打算趁熱打鐵一鼓而下的吧。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放在一般的電影公司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放在其他地導演身上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生在柯里昂先生身上,那就不一樣了。”
“如果是一般的電影公司,一般的導演,拍攝續集是沒有什麼顧慮的,續集的拍攝,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賺錢,因為能夠拍攝續集的電影肯定都是受歡迎的電影,賺錢是一定的,所以最後拍攝能不能成功。就顯得不是他們重要了。但是柯里昂先生不一樣。不是很多人稱他為好萊塢地旗幟嘛,這面旗幟如果跌落到了地上。那產生地震盪恐怕是巨大的吧。”
“柯里昂先生一直說拍電影不要在乎名利,可是這一次,他顯然有些貪心,他要在這個系列電影上面再賺一把,這樣地想法很好,但是真正實施起來,恐怕是要栽跟頭的。”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這番話,就是說給我聽的,這是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不過他的看法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影響。因為我對這部續集很有信心。
《教父2》的開拍,成為夢工廠繼《泰坦尼克號》之後的第二個重磅炸彈,這部電影攪動了好萊塢的一池春水,讓這些電影公司倍感壓力的同時,也更加認真考慮自己的拍**事宜了。
沒有多少人會選在緊跟在我身後拍**,他們清楚和安德烈.柯里昂撞車的後果。
不過這並不表示沒有這樣的人。
在《教父2》準備開拍的訊息傳出的兩天,雷電華電影公司隨即也布了電影開拍的訊息,這個行為,明顯是對夢工廠的回應。
而這一次,被雷電華電影公司推上前臺的不是別人,正是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這個胖子的上一部電影《一代紅顏》雖然惹出了不小的風波,但是最後這部電影讓雷電華電影公司大賺了一把,凱瑞.洛克菲勒是不管其他事情,他只盯著錢,只要能夠他賺錢,他就可以無限度地支援你。
《一代紅顏》讓希區柯克成為了雷電華電影公司的旗手。票房的成功,讓凱瑞.洛克菲勒開始考慮運作希區柯克的第二部電影,而《教父2》的開拍,顯然給了他們一個由頭。
在這個時候推出他們地電影,能歐毫不費力地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因為希區柯克和我的關係。民眾是很清楚的,希區柯克宣佈拍攝新**,而且是緊隨其後,我想所有人都會認為他是在跟我叫板。
希區柯克的新**,有一個很含混的名字《第十七號》,這部電影地名字,讓我想起了他的《三十九級臺階》
這部電影,從名字上面看,估計希區柯克擅長的那種心理懸疑**。
但是這一次。希區柯克還真的給我帶來了一個意外。
“我的這部電影,不是什麼心理懸疑**,而是一部很有可能創造好萊塢電影新紀錄的歷史**!我所關注的歷史。不同於之前的歷史,不是歐洲史,不是美國史,我關注的,是美洲史!是一段對於人類來說曾經生過但是現在我們根本就不太清楚地歷史!”
“在歐洲殖民沒有踏足這篇****之前,這******上已經生活著人類,他們創造了自己高度的文明,他們有自己的建築、社會和國家!歐洲人地到來,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也讓他們的歷史沒落了,最後成為了一些支離破碎的傳說。而我要展現的,就是曾經是這**土地的真正的主人的歷史,我要以他們的視角拍攝他們地故事!我要展現一種別人從來沒有想過的從來沒有看過的歷史!”
希區柯克對於他的這個新**的介紹,的確讓我大開眼界。這樣的一部電影,實在是噱頭十足。
先,如他所說,這樣型別的電影在好萊塢幾十年的歷史之中還從來沒有出現過,而美國人對於新鮮事物是帶有一種天生地好奇的。這樣的電影別的不說,在這方面已經佔盡了先機。
第二,美洲土著歷史的研究,比如瑪雅文化,是文化界的一個焦點,也是最雄渾迷離的一段歷史。在歐洲人之前,這******上存在著高度的文明,而且這種文明完全是一種獨立封閉的文明,在歷史學家眼裡面。是充滿野**和神秘地。但是這樣地文明,這樣的歷史。如今只能淹沒在黑暗之中,沒有人對此有多大地瞭解,除了那些專門的研究。
希區柯克竟然想到要以一個土著的視角展現那段歷史,這個想法本身連我都拍案叫絕。
他的這部電影,也讓我明白了這傢伙為什麼會如此理直氣壯地跟在我後面開拍新**。
別的不說,他有這樣的信心和資本。
雷電華電影公司對希區柯克也是十分的支援,光在這部電影的投資上面就花費了1300萬美元,這是雷電華電影公司投資最大的一部電影。
他們稱這部電影是新史詩篇。“我們要創造一種新的拍**方式,一種新的電影型別!在這部電影裡面,我不會像某些電影公司那樣一**腦用上大量的電影明星,這一次,出現在我的電影裡面的大多數演員都將是新面孔,我要用普通的演員,拍攝出一部真正的大**!我要讓好萊塢那些現在熱衷於明星的人看看,不用明星,希區柯克照樣可以拍攝出一部留名史冊的電影!”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十分的囂張。
他說的話,分明就是針對我說的。而且這一次,他的做法顯然和之前有了本質的不同。我和他死磕了不知道有多少次,每一次他都在和我拼實力,演員、投資、陣容等等等等,而在這些方面,希區柯克從來就沒有贏過我。
這一次,他顯然學聰明瞭。他知道這方面不可能是我的對手,《教父2》裡面的明星陣容,對於雷電華電影公司來說顯然是無法應付的。既然這方面沒法抗爭,那麼不如劍出偏鋒。
《教父2》不是全都是明星嘛,那我就全用普通演員,《教父2》不是展現的是現代文明嘛,那我就展現遠古歷史,《教父2》不是拍續集嘛,那我就推出全心的電影型別……
可以說。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這部新**,幾乎所有角度都在走向《教父2》的反面,希區柯克很聰明,既然正面死磕贏不了,那他就繞到背後進攻。
而平心而論,他的這個策略。顯然是成功的。
如果他拍攝一部和《教父》題材差不多地電影,如果他拍攝一部投資、演員陣容都差不多的新**,那麼相比於《教父2》他顯然沒有任何的優勢。《教父》系列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續集在沒開拍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優勢,這方面,希區柯克的新**是無法企及地。希區柯克要想爭取贏,他就必須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必須要進攻《教父2》的短處。
希區柯克的《第十七號》的優勢幾乎都是《教父2》的短處。就像他所說的,《第十七號》的題材生實在是佔盡了便宜。這樣的一個嶄新的題材,簡直就是一把利器。
而演員,更是希區柯克大書特書地一個因素。在好萊塢。存在著一種普遍的看法,那就是如果一部電影裡面大量使用明星的話,這部電影會被人們覺得是靠明星打大牌,是一部意在贏取票房地電影。而使用普通演員,則是最能夠**現導演功力的一種**現,在好萊塢,很多的優秀電影,都不是靠演員取勝,而是靠導演在電影裡面的思考和他的藝術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