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機畫面上,無人機高畫質畫質中,一道黝黑還帶著短粗腿的大傢伙,劉明先開口道:
“這還拖楊柳樹回去,不會是河狸吧!我聽說河狸最喜歡吃的就是楊柳樹。”
“那是拖去築堤壩的。”
陳凡指了指下游的豁口道,“看到沒,它是把它拖過去,擋住水路,在弄石子,泥沙之類的,等溪水慢慢漲起來的時候,好抓魚蝦,螺絲,青蛙這類吃的。”
“我看像河狸,咱們海島省好河狸,我去五指山的時候還看到過呢!”
劉明有他的堅持,難得這玩意貌似見過。
“這樣給你說吧,你再仔細看看,旁邊還有丟棄的骨頭。岸邊有水獺排的糞便,很明顯,這是一頭公水獺,正在為求偶做準備。
而如果是河狸的話,它根本就不會放過那根柳枝,因為那是它最愛的食物。”
果然如陳凡所說的,在無人機四周轉悠了一圈後,尤其是見到柳枝安然無恙被用作堤壩的材料,劉明才不得以認慫。
“那凡爺,你是怎麼區分河狸跟水獺的呢!它們有什麼不同的??”
“對呀,凡爺,我怎麼看著都差不多,傻傻分不清楚,是不是近親什麼的?”
面對兩女的疑惑,以及此刻直播間觀眾提出的要求,陳凡笑了笑,然後擺擺手道:
“既然大家有疑問,那我就勉為其難,給各位詳細說一下吧!”
“首先,無論是河狸,還是水獺,如今都屬於保護動物,在世界範圍內都不算多的物種。
其次,河狸跟水獺的區別很大,根本就不是近親,河狸是一種水生齧齒目動物,它跟水豚,老鼠這類更接近,它是素食主義者。
而水獺屬於食肉目,鼬科。主要是以魚蝦,貝類為食。
河狸的軀體肥大,雌、雄無明顯差異,頭短鈍,眼小,頸短,四肢短寬,前肢短,足小、具強爪,後肢粗壯有力;
尾大、扁平。河狸夜間活動,白天很少出洞,善游泳和潛水,不冬眠,自衛能力很弱,膽小。
河狸喜食多種植物的嫩枝、樹皮、樹根,每年繁殖1次,每胎16仔,棲息於寒溫帶和亞寒帶森林河流沿岸,主要分佈於歐洲,其他地區數量較少。
河狸體被長而粗的針毛和密而柔軟的絨毛。針毛黃棕色,基部和絨毛均為棕灰色。成體背部棕褐色,頭部和腹部較背淺。
河狸因為經常啃咬樹木有關,頭骨異常堅實,骨脊發達,矢狀嵴和人字嵴很明顯。
鼻骨前寬後窄。顴骨特別粗大.門齒粗大呈鑿狀,適於咬斷樹枝與樹幹。
最顯著的一點,河狸有平板狀的大尾巴,水獺則是水陸兩棲高手,尾巴比例則要小的多。
而反觀水獺的話,它們剛出生時眼睛還沒張開,沒有牙齒也沒有行動能力,大概2個月大時會開始跟媽媽學游泳。
河狸則屬於早熟型動物,生下來眼睛就是張開的,也能立刻下水游泳。
在築水壩上,河狸的本事更大,因為它主要以樹為食,咬合能力也極強,一般河狸出現的區域,周圍的樹木破壞率會非常大。
而水獺則不然,它們修建堤壩,更多是為了圍捕魚蝦,隨機性比較大,除非在求偶跟哺育後代的時候,堤壩才會專門做好一點,就比如現在。
再從體型上區分,水獺的身體呈流線型,尾巴又粗又長,腳趾間有蹼,不論在陸地、水中的行動都很靈活,游泳的速度每小時約9.6到1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