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什麼?
達摩祖師曾言: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但心外有佛,佛又在何處?若心外無佛,何處得見佛?無嗔大師修的是禪,而修禪在心。一切佛,一切大自在,皆歸於心。
正如此時此刻,葉希鵬沉淪於空空寂滅之中,無聲無色,萬法皆靜。若心中有佛,則如燃燈,點亮寂滅,照亮彼岸。但葉希鵬就如那北冥之魚,誓要化鵬而去,負青天,決雲氣,怎麼可能收斂翼,甘心做那一條北冥之魚?
他的心中從來沒有放下二字。
但葉希鵬此時越掙扎,則如那摶搖直上九霄之外的鯤鵬,飛得越高,揹負的青天越重。
無嗔大師看著他那一雙彷彿羽翅的長眉漸漸糾結在一起,不禁心中長嘆。早在見到葉希鵬時,他就看到了葉希鵬無盡的野心,此人必會在江湖上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所以他才想著以劍中寂滅佛法感化此人,但明顯葉希鵬之執念難斷。
若是那雙手沾滿鮮血的白衣人,無嗔不會為之悲憫。《涅槃經》有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迴圈不失。”白衣人自己造下的殺孽,自然也得以鮮血來償還。
可葉希鵬不同,無嗔大師並沒有聽過葉希鵬在江湖上犯下什麼殺孽。
“阿彌陀佛!”
一聲佛號如警鐘長鳴,葉希鵬從寂滅中悠悠醒來。
“我佛慈悲,葉施主,你輸了!”
無嗔大師的聲音很平和,他低眉垂目,臉上盡顯慈悲。而他確實也是一位慈悲之人,不然姚明月等人來索要褚永坤二人時,也不會因為自覺理虧,僅僅見識了姚明月的劍後,就讓釋厄法師將那二人放了。只因為心懷慈悲,才不想大動干戈。
此時明明知道葉希鵬日後有可能會禍亂江湖,卻還是放過了葉希鵬。
算下來,從出世到現在他活了八十多年,九歲就上了少林,至今七十餘載都在修禪。對於武功一道,他學來也不過是為強身健體。只是少林武學與禪道相通,他佛法禪學越明瞭,武學修為越高深。
在無空擔任少林方丈後,他便與其他師兄弟枯坐面壁,已有近十餘年,諸多師兄弟中他佛法修為第一。
這一次若不是琴心事關重大,他不願誤了眾師兄弟修行,便請願從山中出來。又趕上白衣人四處行殺孽,他才會暫住靈隱寺。
葉希鵬看著無嗔大師緩緩轉身的身影,心中驀然生出一絲恐懼。
在他想來,這天下縱然有人修為能勝過他一籌半籌,但也不可能能留下他性命。所以無論是面對魔門第一白骨夫人,還是名傳四海的紫衣龍王,葉希鵬都絲毫不懼,都單刀赴約。
而這次上靈隱寺,亦然。
但顯然他遠遠低估了無嗔大師這位常年在山中修禪的老和尚,此人真氣比不上他體內的三才之氣,此人身法比不上他的縱地金光,但此人劍法之詭異,劍意之高深,都讓他甘拜下風。
甚至,此人要殺他都不需見血!
葉希鵬原本以為天下間已經沒有再讓他恐懼的東西,但事實卻讓他深受打擊。心中不禁生出一絲魔障,必須殺了此人。
不然,這天下有此人在,莫說計劃會不會因此人而改變,怕是他日性命都難以保全。
畢竟,此時他在江湖上並沒有過多殺戮,甚至聲名不顯,但日後卻是未必,那時無嗔大師是否會手下留情卻是未必!
魔障一起,葉希鵬殺機頓生,但卻沒有顯露出任何殺氣。
下一刻,他腰間那把漆黑的刀身驀然插入了無嗔大師的體內。刀身上一道道血線如同人體血管一般,猙獰恐怖。
這一刀快到了極致,也悄無聲息,只有在刀身進入無嗔大師體內的剎那,無嗔大師才隱隱覺察到一絲殺機,如那刀身一般冰冷。
但顯然,已經遲了!
無嗔大師並不是沒有想過葉希鵬會不會在輸了的情況下對他出手,但他還是安心地轉身回頭,將背後空門留給了葉希鵬。只因為他堅守本心,心有慈悲。正如仁者見仁,有慈悲心者見他人多會認為他人心中亦有慈悲!
哪怕他明知道葉希鵬野心勃勃,是朝廷鷹犬,一名擁有莫大權勢的錦衣衛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