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當全神貫注進行射擊的時候,同樣容易錯過彈著點的觀測。
遠距離狙擊必須配備觀察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基於這一點。
觀察手不光負責提供射擊環境引數、陣地警戒、擔任後備射手等等任務,還要負責為主射手提供彈著點偏移資料。
“我親自給你當觀察手。”
唐文凱拿了個高倍觀察鏡,然後走到莊嚴身邊,說:“現在我是你的觀察手,服從你的命令。”
旁邊的作訓科長親自擔任射擊指揮員,大聲問:“都準備好沒有?”
莊嚴點頭:“準備好了。”
作訓科長拿起對講機:“保障人員隱蔽,保障人員隱蔽,射擊馬上開始。”
說了幾次,拿起綠色塑膠質地的軍用小喇叭嘟嘟嘟吹出幾陣急促的警報聲。
遠處,同樣想起了急促的喇叭聲。
很快,大漁灣上一片安靜,除了嘩嘩的海浪聲。
莊嚴趴在沙灘上,已經是早上十點,今天天氣萬里無雲,能見度極好。
但是,也很熱。
“溫度36,光線良好,右前側斜風,風速23,溼度47%。”唐文凱報出了一連串的資料。
莊嚴調好距離標尺,將瞄準分劃裝訂在10的位置上。
這樣一來,只要使用瞄鏡中由上至下第三個箭頭準星分別是對應1100、1200和1300三個距離。
設定好後,莊嚴開始計算左右偏差。
23米風速在狙擊上被劃分為弱風。
莊嚴的腦子裡立即跳出背過無數次的85狙橫和風修正量表。
只可惜,表格最高只有600米距離,已經是極限。
可見,這支槍最有效距離是600米,就連當年的設計者都不建議在600米以上使用它來狙擊目標。
因為沒把握。
1300米,教材上沒有相對應的表格數值可以參考。
當然,這難不倒莊嚴。
這槍他太熟悉了。
計算風偏有很多種方法,修正同樣也是。
自己有三次機會。
第一發可以失誤,第二發也可以,但是第三發就不行。
從前,自己還真沒想過可以用這支槍去打1300米目標,頂多是無聊的時候打8001000。
相差300米,差距天差地別。
以往的所有彈道表和精確的計算公式已經失效。
但還有一個計算公式可以套。
85狙在射擊種對橫和風大致上可以採用這種粗略的計算方式——距離200米修1/4人體;表尺3、4、5減2.5,表尺6、7、減2;表尺8、9、10減1.5;強風加一倍,弱風(斜風)減一半。
1300米,距離分劃10,按照莊嚴以往總結的85狙公式,橫和風的修正量是:131.5=11.5。
然後,由於23米風速是弱風,因此使用橫和風修正表的公式必須減半,即:11.511.5/2=5.75。
最後,因為是風是右前風吹來,屬於斜風。根據狙擊口訣“斜風減一半”,那麼最後再進行一次計算,即5.755.75/2=2.875。
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莊嚴必須修正2.875個身體寬度,也就是約等於3個成人身體寬度。
部隊的靶子(除了一些異形靶和特殊靶之外)是按照成年人大致身體寬度來進行製作的,通常寬度為50厘米。
也就是說,莊嚴要修正的距離大約為——3X50厘米,也就是修正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