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隊是啥地方?
那就是專門訓練人的地方。
在部隊裡,兵和兵之間背地裡都說那就是折騰人的地方。
很快,集訓隊的各項軍事訓練強度被一下子提高了。
你們不是過剩要加訓嗎?
行,不用你們自己加,集訓隊給你們加。
原來一天一趟十公里,改成了一天兩趟,中午休息時間本來是一個辦小時,現在削減到一小時,拿出半個小時去健身房進行力量訓練。
唐文凱很快體會到什麼叫做要老命了。
在這裡,他再一次有回到當兵時候的感覺。
卸掉了軍銜,只穿迷彩服,沒有任何標記物,一個禮拜的訓練下來,唐文凱黑了,又瘦了,混在隊伍裡,一眼根本看不出是個營長,就跟大頭兵沒倆樣——每天都是一身泥一身水,迷彩服上亂七八糟什麼汙漬都有,收操的時候,臉上一層黃泥土,真個人就像在工地上搬磚乾重活的農民工。
第一個禮拜,不少人的戰術靴生生跑破了。
好在,這種集訓有足夠的後勤供應,誰的靴子破了直接拿去換,馬上給你一對新的。
唐文凱儘量讓自己變得更像一個兵,而不是繼續像一個營長。
不過,骨子裡畢竟還是有著營長那股兒脾氣。
整天,搞一個新專案的時候,他直接就爆發了。
由於不是按照單位來劃分集訓班,是按照成績劃分。
因此,唐文凱的10班基本上算是成績最差的一批隊員。
整天訓練的科目其實並不新鮮,叫做“運送傷員”。
這個科目倒不是什麼新科目,因為在包括一線野戰部隊裡也有類似的科目訓練。
所謂的“運送傷員”科目實際上是模擬戰場環境下,在敵火力攻擊中有隊友不幸受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傷員運送到最安全的地帶進行搶救。
所有的運送方式中,最折磨人的要算側身匍匐搬運傷員。
側身匍匐運送傷員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側身匍匐的戰術動作,在躲避敵人火力網的情況下將傷員運送到安全地域。
在實戰中,如果有人被擊倒,運送傷員的姿勢沒有特定的規定。
你可以背,你可以扛,你還可以直接彎腰採用拖、拉、扯等等方式,只要把人拖回來就行。
以前一般這種訓練都是十米距離,而且救護員和“傷員”一般只要求輕裝。
輕裝不包括背囊,這是常識。
而這次的“運送傷員”科目是重灌。
也就是說,扮演救護員的一方和扮演傷員的一方都處於重灌狀態。
這意味著多出了兩個背囊,每個背囊15公斤,合計30公斤。
加上身上的自動步槍,如果是狙擊手,則是狙擊步槍,火箭筒手則是40火箭筒,再包括兩人的體重,等同一個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利用側身匍匐的姿勢將傷員搬運出25米距離。
沒錯,這個專案是E國設定的,要求25米距離,而不是普通的輕裝運送的10米距離。
戰術訓練的三種姿勢訓練永遠是所有部隊士兵的夢魘之一。
早年沒有護肘護膝,爬幾次人的肘部膝蓋部位和手腕部位經常會出現各種擦傷和破皮流血。
集訓隊的隊員雖然有護膝護肘,可距離遠了,運送重量增加了,同樣令人痛苦不堪。
就連莊嚴也同樣感到這25米距離是自己爬過最遠的距離。
一開始訓練的時候,教員們各種喊停。
“潘偉國速度太慢了!這樣爬下去你明年都爬不回安全地帶……”
“牛世林,你是傷員,你怎麼也蹬腿幫著一起爬了?你中了彈還那麼有勁?給我放鬆身體!別動!你幻想自己現在就是一條屍體……”
“莊嚴,你怎麼搞的,你看看你看看,人都被你扯脫了,你拖著個背囊爬回去有啥用?!”
“徐興國,你的姿勢放低一點,在戰場上你這樣等候而被人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