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我是個參/謀長,管的是作戰,咱們政委最近那一個叫頭疼……”
莊嚴默默地點了點頭。
嚴肅說的才是真實的情況。
很多影視作品裡,軍人都被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了。
其實就像那首軍營歌曲裡唱的,軍隊的男兒也有情……
都吃五穀雜糧,誰沒點七情六慾。
都是爹媽生爹媽養大的,誰沒點家庭牽絆?
都有家帶口的,誰沒點兒女情長夫妻矛盾啥的?
時代不同了。
軍人的家庭和婚姻當然也不同了。
改開之前,軍官大多數都是在部隊裡服役期間表現優異然後提幹的,找的媳婦一般都是早在老家有婚約,又或者父母之命,回老家找。
結婚後一般熬到35歲,升到副營級,老婆就可以隨軍了。
按照當年的做法,一般按照政策來一個“農轉非”,鄉下小媳婦華麗轉身成了“城裡人”。
這在嚴格控制非農戶口的是帶,光是這一項福利,就值得軍官們在部隊裡拼命幹到轉業而眼皮子都不眨一下。
家屬隨軍後,就近安排在駐地附近的地方政府裡工作,沒安排上的再不濟也能安排到部隊的家屬工廠,例如什麼礦泉水廠,什麼藥廠之類,再次一點,安排到企業工廠,好歹也是一份收入。部隊就算移防,家屬也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跟著軍官一起走,在這方面,彼時的家屬安置工作壓力也沒多大。
現如今是帶變了。
軍官都是大學畢業生居多,找媳婦大多也不像從前那樣,都會考慮自身的個人前程。
以前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現在成了同桌的你曾經的她。
如果配偶是城裡人,而且所在的籍貫不錯,轉業了按照政策還能到老婆那裡安置。
以前是媳婦靠軍人,現在反過來了,是軍人靠媳婦。
戶口?
早就沒有多大的用處了,城市化的今天,許多地方的城裡人都巴不得把自己曾經視為高大上的城市戶口轉成農村戶口,就搏一把徵地補償,那得多滋潤?
所以,早年隨軍政策的一些“福利”,在歲月的流淌中早已經消磨殆盡。
更要命的是,長期的和平帶來的是一線野戰部隊本來所在的駐地變得繁華起來,有些已經被逐漸城市化納入了城市或者商圈的範圍,部隊的軍官也學會過起了居家的小日子,加上這些年軍隊的福利待遇一再提高,這日常過得紅紅火火的,一下子改變駐地,去了窮鄉僻壤,原本家庭的穩定性遭到重擊,不少出現了很大的家庭問題。
就拿藍軍旅來說,原本駐紮在隸屬京城軍區戰區內的T市,因為T市的軍人地位很高,所以當地姑娘很喜歡嫁軍人,從前說軍人太苦,工資福利不行,現在不同了,雖然算不上最好,但也絕對不差。
現在好了,宣佈部隊要分拆,要移防,要去大草原上一個叫做“草原鎮”的地方。
草原鎮?
不少家屬聽到這個名字,甚至不知道這地方具體在哪,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還有這麼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