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剛出山幾年,見識淺陋,只知大劍師之名,不知其來歷。”
“也是,便是這世間王侯公卿,高人賢士也極少有人知道,其實名震天下的大劍師便是吾叔祖。”
風凌聽罷愕然不已,未曾想到凌未霄竟是王族中人,難怪王女不回王宮,卻要去尋找此人。
王女又道:“叔祖乃是庶出,自幼體強身壯,聰慧過人,深受曾祖喜愛。於是曾祖讓其入內苑武神閣修習武道。叔祖在閣內潛心修行,數十年不出,故王宮內外皆忘卻存在。直至曾祖病危,叔祖才出關侍奉左右。曾祖駕崩,祖父繼位後,叔祖守孝三年離宮而去,遊歷天下,斬奸除惡,經年不還,一柄鐵劍在世間闖出赫赫威名。”
說到此處,王女輕飲一杯香茗,接著敘說道:“數年後,祖父出征戎狄,輕信胡人嚮導之言,大軍深入荒漠,遭天狼之變,陷圍身隕,聞訊後叔祖御劍掣回昌安,救下父王與吾等幾人,護送至昌邑。當時情況緊急,神周危在旦夕,叔祖入鳳鳴山請出神師,救助天下。神師智計高絕,道術通玄,出山後舉全國之兵迎戰胡軍,幾經征伐,逐戎狄出邊關,天下才得以安定。”
“戰亂期間,叔祖日夜守護父王與吾等,曾多次施展劍技覆滅敵人刺殺,吾對其神奇劍技甚是稀奇。此後叔祖每每練劍時,吾便在旁邊依樣模仿,學得似模似樣。叔祖見我聰明伶俐,資質不差,遂對吾疼愛有加。吾便是那時求得其教授劍技。此番吾前去,緣是求叔祖庇護”
“原來如此。”
王女續請風凌飲酒,停杯後又道:“今日早朝,相國告知少師離秦赴齊,國君即在廷議結束後親自護送吾追趕而來,請少師護佑。此行路途遙遠,秦君囑咐吾要秘密前行,不能走漏風聲,出秦之後只能避開主道,少入城關。因此,這一路上得勞煩少師了。”
“君命所請,樂意之至,殿下無須多禮。”
王女點頭微笑,再相邀飲。舉杯時,二人四目相對,姬凰看著風凌,突然面帶紅霞,欲言又止。
風凌譬見,停盞問道:“殿下有何疑問,在下知無不言。”
“此前在餚函關石室內,汝見吾容貌,暫復清醒,還曾喚吾為‘鍾離姑娘’,是何緣故?”
“在下冒昧,請殿下恕罪。只是殿下尊容與吾認識的一位姑娘甚是形似,霎時一見,以為是同一人,故而才有此舉。”
王女知其不會作假,奇道:“天下間竟有與吾面貌如此相似之人,倒是罕見,那女子現在何處,吾倒想與之一見。”
“吾亦不知其蹤跡,正在探尋,如若尋見,再請其之與殿下相見。”
“這倒可惜了,想是少師與那女子關係斐然,不然為何見吾模樣,便復清明。”
風凌抱赧,道:“吾與她也只是才識得數日,只因其救過在下,算是患難與共。”
”原來如此。“
聽完,王女便不再言語,讓風凌隨意進食,自家也慢飲細食。一刻多時,風凌飯飽告退,王女起身送離,各自回房。
風凌並未把那兩個客商打扮的漢子到”四海“客店查探的情形告知王女,只是暗自警覺,自從那二人遁跡過後,再未發覺有人前來探尋。
次日清晨,王女洗漱完畢,出房下樓,見隨從把補給物品購置妥當,風凌已在等候,隨即讓眾人進食早膳。膳後,五人五騎前後走出樂陽城,奔著餚函關而去。
此路沿途楓林茂密,落葉鋪地,行人罕見。然而風凌仍是察覺有人隨行,但來人亦是極為警惕,始終與眾人保持較遠距離。擔心王女安全,風凌並未前去查尋。
一路無事,天黑前五人來到餚函關前,經過守城兵士查問後進入關內,風凌讓值守兵士通報總兵趙雄勝將軍,說風凌到訪。
得知風凌前來,趙雄勝急忙前來迎接。眾人一路奔行風塵僕僕,除去風凌外皆面帶疲色,趙雄勝見狀,就請一行人進入將府。談話間得知其欲出關赴齊,便言明晚間城關已經關閉,不能出行。隨即安排宿食,讓眾人今晚暫且在將府內歇息,明日開關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