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三個徒弟。”
寧世海給陳略介紹:“郭晨、姜鵬飛、李志偉!”
說著寧世海又瞪向三個徒弟:“不知道叫人?”
“師叔!”
三個人悶悶的喊了一聲。
剛才還說師父帶了一位毛頭小子呢,結果轉過身竟然成了長輩。
三個人加起來已經超過一百多歲了,卻要喊一位十八歲的小年輕師叔。
雖然心中膩歪,可還不得不喊。
安遠明的徒弟,那可是妥妥的親師叔。
杏林界本就有攀關係的傳統,比如兩位老人家交情好,哪怕沒有師兄弟名分,徒弟之間為了套近乎也會互相以師兄弟稱呼。
像這種沒有直接名分的,倒換可以不喊,可陳略這種,那是必須認的。
最讓三個人難受的是,看樣子益善堂以後極有可能成為陳略學習鍛鍊的地方,他們以後和這位小師叔打交道見面的機會還很多。
“前幾天有位叫譚浩的患者是誰看的?”
寧世海沉著臉問道。
“師父,是我!”
李志偉也顧不得什麼十八歲的小師叔了,急忙道。
這會兒寧世海詢問譚浩,肯定不是隨便問的。
要知道,益善堂每天的患者不少,基本上每一位醫生每天的接診量都在三四十人以上,除非出了問題,一般寧世海是不可能瞭解到某位患者的資訊的。
即便是李志偉剛才也愣了一下,覺的名字有點熟悉,好在時間不長,要是時間長一點,他可能都想不起來。
“桂枝湯證,為什麼沒有給患者叮囑用法?”
寧世海問道。
“啊......”
李志偉一愣:“師父,這還用叮囑嗎?”
桂枝湯、柴胡湯、益氣湯等,都算是中醫中最為常用的方劑,也是很有名的經典方劑。
對於中醫新人來說,臨床上其實開的最多的方劑也就是桂枝湯、麻黃湯、大小柴胡湯這些。
李志偉今年才三十三歲,碩士畢業之後進的醫館,確實還算是新人。
“等會兒去看一下剛才的病歷,下午我替你坐診,你就跟著你小師叔和師公學一學。”
寧世海板著臉道。
“我跟著小......”
李志偉話說了一半,又急忙打住:“啊,謝謝師父!”
跟著小師叔,那肯定是學不到什麼,誰跟著誰學?
可能跟著師公,那可是難得的機會。
剛才只注意到師父的前半句話,差點把後半句忽視了。
邊上郭晨和姜鵬飛都羨慕的看向李志偉。
安遠明可是難得來一次,能跟著安遠明學習,機會難得,只可惜,沒落到他們頭上。
“師父,小師弟!”
說過之後,寧世海就前面帶路,領著安遠明和陳略去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