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有兩位得力智囊,一個是三訪隆中請來的諸葛亮,而另一人追隨劉備比孔明還早幾年,正是潁川士人,徐庶徐元直。
劉備在荊州沒有根基,地盤只相當於一個縣長,卻能多得豪傑歸附,威望高到讓劉表心生忌憚,固然有其人格魅力的原因,但也多憑徐庶為之籌劃。
而眼前的老婦人,正是徐庶的母親,曹軍追到時,徐庶和劉備一起向東遁走,她則被遺落在家眷輜重隊伍裡。想來和張紹三人有相似的遭遇,也是被曹軍騎從截住,驅趕到難民之中。
徐老夫人方才就發現三人,但她沒有聲張,只不動聲色放慢腳步落到後頭,眼下及時出手相助。
劉如玉也認出她來了,一時有些激動,卻只敢用低若蚊蚋的聲音輕輕道:“徐老夫人。”
徐老夫人伸出食指放在唇前,示意三人繼續隱匿身份,接著便蹲下來,要揹負張紹。
“多謝老夫人,但我可不輕啊。”
張紹知道這不是推辭的時候,不料徐老夫人更是乾脆利落:“孺子莫非是可憐我年邁體弱?這數年來,我仍親自織布、採桑,腿腳利索著呢,再說了,你年紀更小時,被汝母親帶來家中閒坐,老婦還抱過你,為你把尿呢!好男兒休要扭捏!”
張紹遂乖乖俯身趴好,隨著老夫人向前走動爬坡,盯著眼前那枚荊釵和黑白相間的頭髮,張紹心中五味雜陳,作為穿越客,他初到這個時代,只將自己的性命看得最重,待別人多是冷漠與薄涼。可今日受這該死的左腿拖累,卻屢屢求助於人,他不喜歡欠人恩惠,只暗暗告訴自己:
“今日受徐老夫人大惠,受劉如玉小惠,我當報之。”
旋即張紹又陷入思索:“我記得演義裡,徐庶母被曹操騙到許昌,這才逼得徐庶離開劉備,臨別時走馬薦諸葛……但如今她卻出現在此處。”
不會錯,張紹仔細回憶,腦海中處處都是徐庶、諸葛亮一同輔佐劉備的場景。
別看徐老夫人年紀不小,勁倒挺大,上坡腳步不慢。只是她額頭還是出了些汗,一滴滴流在臉上,張紹十分乖巧地用衣袖幫她擦拭。
眼看離那小鬍子騎吏遠了些,徐老夫人才又開始說話:“汝等倒是知道換身衣裳,將臉弄汙,侯女當真聰慧。”
她和徐庶,是在初平年間董卓入洛、中原大亂時,從潁川郡南下荊州避難的,雖已過去十多載,但仍對逃亡生活記憶猶新。
所以徐老夫人離開樊城時,才換下甘夫人送的金釵,穿上一身樸素衣著,以防不測。如今見幾個小孩也知如此,只當是年紀最大的劉如玉想的點子。
不料劉如玉卻道:“都是阿紹教的。”
“噢?”
徐老夫人頓感意外,偏頭讚道:“阿紹懂事了。”
隨著坡度攀升,眼看徐老夫人額頭汗越來越多,張紹忙道:“老夫人,我腿沒那麼疼了,放我下來自己走罷!”
徐老夫人卻言:“我常告誡元直,做事要有始有終,且上完這坡再說。”
她將張紹往背上又抖上去點,說起往事來打發這漫長的路途:“在潁川時,我家中落貧困,元直又任俠犯禁,潛逃外地數年,老婦可吃過不少苦。曾揹負毛筍數十斤,走幾十裡山路去集市販賣,與之相比,你這點骨肉算什麼?”
話雖如此,可抵達長坂坡頂時,徐老夫人仍已到極限,她放下張紹,彎腰捶背喘了許久,好在曹軍終於容許難民們歇息片刻。劉如玉揹著妹妹,也同樣累慘了,她們就早上吃過東西,還在目睹血腥後吐了個乾淨。
萬幸接下來是下坡路,張紹拄著斷矛杆一瘸一拐走到前頭,放目望去,綿延起伏的山丘緩緩向下延伸,蜿蜒的溪流縱貫陽光普照的原野,若沒有戰爭,這倒是不錯的景緻……
然而平原上,正有幾座被燒燬的村閭仍冒著濃煙,等他們抵達附近時,火已燃盡,只剩下被燻了許久的殘垣斷壁像焦黑的爛牙齒一般豎立。往裡一瞥,常能看到燒焦的扭曲屍骸,村頭失去主人的狗在汪汪狂吠。
被曹騎押解趕來的難民也越來越多,自各條小路匯聚到一塊,已達千人之數,統統被驅往當陽縣城……當陽,張紹覺得,這名放後世其實挺不吉利的。
劉備的前哨數百人昨日便抵達此城,沒等來左將軍,卻迎來了曹軍騎兵的猛擊,雙方中午時有過短暫戰鬥,結果自然是劉軍一敗塗地。
如今,曹軍已經完全佔領城郭,張紹特別注意到,當陽縣城樓上除了醒目的“曹”字大旗外,還有面校旗上繡著六字……
“典軍校尉……”
張紹眼睛眯了起來,後面那兩字,他當然認得。
“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