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曲線我們都分析研究過的。”一位組長抬手道,“劉睿的工作非常辛苦,但順著這些線索我們並沒有找到什麼可靠結論,它們大機率只是發動機執行過程中的正常震動噪音。”
李崢點了點頭。
“是的,單拿出其中一條分析就會這樣,只是週期性出現,不輕不重,不深不淺。”
“如果孤立分析,就好像只根據一行算式,去解一個12元方程,必然不會有任何結果。”
“所以,我們需要至少列12條算式,並將其聯立。”
李崢再次點選遙控。
那些平鋪的曲線疊在了一起。
全場隨之側目,很多失望的人跟著精神了起來。
在場的都算是這個領域專家,雖然只是一堆曲線的疊影,但他們已經感覺到了其中蘊含的週期性和相關性。
李崢隨之再次敲擊,沿著12條曲線的疊影,一條清晰標紅的曲線出現了,下方同時出現了相關的矩陣與其密密麻麻的數學表達。
“這就是解。”李崢在螢幕上圈出了半頁多的數學符號,“老師們可以簡單看一下,沒有明確質疑我們再翻頁。”
到這一步,在場能看懂的人已經不多了。
其中之一,一位年輕的工程師抬起了手。
“類似的工作我們也嘗試過,但你要知道,從劉睿找出的那些可疑資料中,隨便抽出任何12個進行相關性分析,都會有一些結論,這樣的分析方法並不一定證明什麼,考慮到他總結出的曲線將近200條,這甚至不太可能證明什麼。”
“這12條不是我隨便揪的,是用最佳化過的故障模型的演算法提煉出來的。”李崢悉心解釋道。
“根據我在系統中輸入的引數,它可以提取1條、2條,甚至是100條,12只是我方便在此表達隨便列出的一個數字。”
“實際分析中我最終選擇的引數是67,大概相當於解67元方程吧。”
“當然,我現在的表達依然很粗淺,這裡面牽扯到機器學習和資料分析專業內容,如果老師感興趣可以去看十一所之前發表的三篇論文。”
工程師搖了搖頭:“我知道這裡你沒法仔細掰開說,但問題是,這一步論證十分重要,如果這裡不讓所有人信服,大家很難接受你後面的結論。”
李崢自信點頭:“沒關係,我的結論可以實測驗證。”
工程師則哭笑不得:“你的意思是,讓我們基於你的結論再造一臺發動機拉去試車麼?我不想冒犯你,但我們真的沒有時間和資源這麼耍……”
“不用再造,不用試車,今天就可以驗證,最多有半天就夠了。”李崢無奈攤手道,“其實我也沒指望用這麼簡單的報告讓大家接受我的結論。這個報告,只是給大家一個考察我結論的理由。”
“……”工程師搖了搖頭,抬手道,“你先繼續吧,我們暫且假設你的故障曲線成立。”
“謝謝老師的包容。”李崢就此說道,“確切的說,這個結論不是故障曲線,而是描述故障曲線的曲線,描述方程的方程,相當於將故障分析降低了一個維度,化解為純數學問題,基於此,我們再進一步計算,挖掘出了這個——”
螢幕一轉,一張更恐怖的在場絕沒有人能看懂的超級矩陣圖出現了。
“這就是最終故障的數學描述。”李崢點頭道,“我並不是在炫耀數學水平要把大家搞迷糊,只是想展現更可靠的論據,加深大家論證我結論的理由。”
“那麼接下來,我們將這個描述微一下子……”
“就變成了這樣……”
“雖然難以理解,但這其實就是軸系故障點二維投影的數學表達之一……”
“那麼現在……我們要根據軸系的結構引數,將這個投影復原到軸系上……”
“簡而言之,就是再升維……”
“大家可以將這個過程理解為計算機運算過程,先將我們輸入的字元轉換成二進位制序列,運算後,再輸出為我們看得懂的字元……”
“大家不要露出這種表情,我真的不是在裝……”
“最後的這個數學表達很簡單,相信大家一定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