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劉儉便命人擺上宴席,親自招待郭嘉,並與他談論天下諸事。
郭嘉侃侃而談,利用自己卓越的眼光,替劉儉將天下諸多勢力,特別是董卓與袁紹,袁術,曹操等人目前勢力的長短利弊,盡皆分析的頭頭是道,被劉儉好生稱讚。
但不知為什麼,即使是聽著劉儉的稱讚,今日的郭嘉,心中依舊總是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不是來自劉儉。
而是來自他自己。
本來明明已經見到了一個胸襟寬廣,能夠容人容物的英主,且對方還給了自己一個在郭嘉心中,最為適合自己的“軍師”崗位。
但不知為何,郭嘉心中就是有一個疙瘩,一個揮之不去的小疙瘩。
雖然席間,郭嘉與劉儉表面上談笑風生,縱論天下大事,但時不時的,郭嘉的腦海之中,總是不時的浮現出一個畫面。
那就當劉儉詢問他:“可否替自己制定律條,可否定商貿,可否溝通異族,可否處理災情、可否恢復生產、可否開通互市、可否興學……甚至於可否組建、操練並獨領一支三千人的騎兵之時……”
自己那無所適從,既不能也無法去接這些任務的時候,那份無奈的場景。
還有劉儉最後,那句沒有說完,意味深長的話……
“只是……相比於這軍師祭酒,我更希望你……”
這些紛亂的念頭,在郭嘉的腦海之中揮之不去。
他原本對於人生的規劃和執念,似乎產生了一些小小的動搖
那一天晚上,郭嘉喝多了。
……
……
劉儉和董卓和談了,牛輔和魏續也被送還到了董卓的大營。
雖然,雙方便開始各自履行約定。
劉儉的大軍逐漸向北移動,撤出司州境內的主要縣城,他們按照既定計劃陳於雒陽周邊,只等劉儉一聲令下,再撤出司州境內。
但是劉儉雖然收了兵勢,但他卻不能撤兵回河北。
因為他還在等一件東西。
一件他跟董卓商量好,但董卓還沒有履行的東西。
不過那件東西,劉儉估計也快了。
……
……
自董卓遷都之後,大漢王朝的京都便改為長安,舊日宮殿亦重新修葺,並根據漢三宮原有的佔地規模,重新構建整修,使宮殿重現往日光景的三分氣勢。
當然,相比於當年長安舊日宮殿的盛況,臨時修建的宮殿在巍峨氣勢上還是要差了一些。
昔日展現大漢富足強盛的西漢宮殿,已經是毀滅與新莽的戰火之中了。
“撫遠大將軍?”
長安長樂宮內,太后何氏與天子劉辯並肩而行,劉辯將董卓星夜派人送來的奏表,向何太后和盤托出。
何太后聽了之後,頗為驚訝:“這是個什麼軍位?為何我從未聽說過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