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的眉頭一皺,他甚至在這一瞬間有一種感覺,這個老魔頭怎麼會如此精準地預料到後世日本侵華的每一步呢,這戰略眼光可真不是蓋的。
念及於此,劉裕沉聲道:“老魔頭,難道你是那日本倭國的守護神嗎?我怎麼感覺,你的這些做法,都象是給後世的日本指路呢?”
老祖笑著擺了擺手:“這是明擺著的事,這個日本國,遠離中土,想要以船隊的方式登陸沿海地區,是不可能的。別說他們,就連你說的西洋列強都沒這個實力,這不是幾萬兵馬打幾個勝仗就能做到的,歷代的中原,從沒有受過來自海上的大規模威脅,就在於此,因為打勝之後,如何站穩腳跟,如何能形成有效的統治,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倭國日本也很明白這點,你也說了,他們幾千年來,想要對外擴張,全都是北上渡海,去攻打朝鮮半島,這是因為朝鮮半島是進入整個大陸地區的跳板,又是農耕國家,佔了之後,習俗和糧食補給與日本國一樣,有利於日本的貴族和軍隊在朝鮮長期駐紮,一旦能形成幾個穩定的落腳點,那就可以慢慢地吞併朝鮮半島,並利用朝鮮的人力物力,進一步北上。”
“要是他們這個計劃得逞,全佔了半島,那就進入了鴨綠水以北,以西的遼東,肅慎地區,也是高句麗的領地,這裡半耕半漁獵,有慓悍的騎兵,有大片的草原,可以產出數以萬計的戰馬,燕國據此地而一度成就霸業,如果日本國能征服和統治這個地區的各個分散的遊牧與漁獵的部落,控制這些傳統上的東胡地區,那他們就真正地具備了與中原對抗的實力,因為,有了朝鮮半島和日本國作為後盾支援的東胡地區,遼東之地,是向西可征服漠南的代地,向南可進入中原的幽州,河北,當中原強大,統一的時候,做到這點不容易,但中原如果陷入分裂和戰亂之時,無法以舉國之力與之相抗衡,那不管是日本,還是高句麗,還是之前的燕國,都會形成足以入主中原的心腹大患。”
劉裕沉聲道:“遼東之地,東胡故居,雖然確實有強悍的部落,但一來是一盤散沙,二來地廣人稀,一年中有一半多的時間是下雪,無法遊牧,也無法漁獵,幾千年來,連漠南漠北的遊牧部落,除非給徹底打敗,也很不情願進入這個地區,燕國的一度僥倖入主中原北方,只是佔了中原內戰,分裂的便宜,並不是他們真正有這個實力。”
老祖冷笑道:“不止是人口,糧食這麼簡單的事,在那東胡之地,有著鐵礦,也有著冶鐵所需要的各種其他礦石,所以燕國可以搞出俱裝甲騎,而這裡的部落有戰馬,農耕的高句麗人又擅長箭術,如果以燕人或者是北方的肅慎人,作為殘忍好戰,天生的戰士,那會對中原農耕的漢人,形成巨大的優勢,不止是對中原漢人,就是對草原上的遊牧代人,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中原人經常說據關中者形勝之地,可得天下,但其實在這遼東之地,東胡故土,也可以這樣說。日本的擴張,佔了朝鮮還問題不是太大,但如果讓他們佔了遼東,東胡之地,那可就厲害了。”
“你剛才說,後世的時候,日本一度逼得清朝割讓了遼東之地,但後來又被其他列強壓著被迫吐了出來,說明這些西洋列強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啊,不給日本遼東,那清朝和日本還是一個均勢,但要是讓日本有了遼東之地,那強弱勝負,可能就要反轉了。”
劉裕正色道:“這回你算是說對了一半,日本被迫吐出了遼東之地,但那個三國逼迫日本中的俄國,也就是一個北方大國,他們算是中原有史以來,漠北最強大的一個國家,當然,他們的疆域,數倍於中國,不止是漠北,就連河中地區,以前肅慎以北的沃沮之地,也都在他們的囊中,就連蘇武牧羊所在的北海,也是他們的地盤了。”
老祖的眉頭一皺:“這麼大的地盤?那按這麼說以前的鬼方之地,也盡在他們手中了?世上怎麼會有如此龐大的帝國?”
劉裕嘆了口氣:“這是人家在近千年的時間內,不斷擴張打下的江山,以前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部落,諸侯而已,但他們代代雄主,不停地對外征戰,終於有了這樣龐大的天下,但這個國家是類似草原汗國的模式,並不象西方列強那樣資本家治國,所以他們的科技,武器均不如西洋列強,但靠了龐大的陸軍和廣闊的地盤,在清朝甲午戰爭時,也成為世界一流的列強,大概就是有這個俄國的先例,所以甲午戰爭前,西洋列強看清朝就象是第二個俄國,不敢小看。”
“但俄國也同樣盯上了這東胡之地,想要強佔,因為他們一旦得到了東胡遼地,也同樣可以入主中原,當時的漠北已經被俄國盯上,只不過漠北是清朝的地盤,他們也不敢輕動,西邊的西域之地,同樣如此,清朝雖然敗於西洋列強之手,但是陸軍仍然讓俄國不敢小看,在清朝建國之初,也曾經靠了陸戰打敗過俄國,讓他們近二百年來不敢與清朝正面對抗,直到甲午戰爭之後,俄國才看穿了清朝腐敗而虛弱的本質,開始大舉南下,想要強取清朝的東胡遼東之地。”
老祖哈哈一笑:“所以,這個俄國逼日本把東胡遼東之地還給清朝,不是因為他想搞平衡,或者是對清朝有多好,純粹是想自己吞下這地盤,對吧。那這麼說來,日本與俄國,為了東北必會有一戰。”
劉裕嘆了口氣,想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搖頭道:“是的,在甲午戰爭十年後,日俄戰爭爆發了。兩個外來的強盜,在清朝,在中國自己的國土上,來了一場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