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熊熊跳躍的燭火中,大型的沙盤地圖擺在乾清宮西暖閣,佔據了大半個房間。
崇禎皇帝手裡拿著指揮棒,聽著老王念著錦衣衛的密奏,不停的移動著。
“皇爺,錦衣衛千戶徐鴻軒稟告,范家興隆魁從德州倉庫起運一批閩鐵抵達張家口。
同時,平遙梁嘉賓的慶泰亨,也從大明各地倉庫中把藥材運往張家口集中。
榆次常家、聶家,太古曹家,臨汾亢家……皆有貨物運往張家口……”
隨著老王話音落下,崇禎皇帝的指揮棒最終停在張家口這個位置。
是了,就是這個地方。
崇禎皇帝眯著龍眼,緊緊盯著張家口的位置,嘴角泛起了冷笑。
這裡是晉商走私的碼頭,是通往蒙古草原的起點,所有貨物在此聚集,由腳行分成數條線路,然後潛入到目的地。
老實說,崇禎皇帝對這裡並不陌生。
因為,後世他曾經在這一地遊玩過,對周邊的地理地形非常熟悉。
穿越後,又天天對著輿圖比照,早已把這一帶深深的印在腦海裡。
張家口原本是個小堡,嘉靖八年守備張珍在北城牆開一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築,所以稱張家口。
但是自從萬曆年間開通互市之後,這裡便開始逐年擴大,呈現繁榮景象。
蒙古交易的有馬、牛、羊、驢等牲畜,建奴則是各種野獸毛皮和人參、木耳、蘑菇、松子、蜂蜜等山貨。
而大明輸出的有各種鐵製生產工具和米、鹽、布匹、絹綢、鐵鍋、衣服等生活資料。
張家口在開市期間,交易頻繁,人群熙熙;在通往馬市的途中車水馬龍,接踵摩肩,一派繁忙景象。
在這樣的情況下,野豬皮努爾哈赤得到足夠的發展。
於是,他覺得時機成熟了,提出七大恨,開始起兵反明。
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攻下撫順,三年之後,攻下遼陽,殺死商賈四五萬人,搶走無數貨物。
也因此,大明各地與建奴的馬市貿易中斷了。
很快,野豬皮就為他的短視付出代價。
和大明馬市貿易中斷後,又殺死了商人,建奴的特產沒有出路,全部爛在家裡。
不值錢的東西就不提了,建奴拿得出手的人參,在不到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就腐爛了十餘萬斤。
並且,因為大明朝廷下令嚴禁鐵器輸入建奴地區,結果使得建奴男無鏵鏟,女無針剪,幾乎難以存活下去。
野豬皮努爾哈赤傻了眼了。
這時,他才意識到商業的重要性,武力並不是無敵的。
在沒有辦法的情況,前期野豬皮只有透過朝鮮、蒙古為媒介,跟大明繼續進行交易。
但是,透過蒙古的媒介而輸入大明地區的貨物是要花費代價的。
據留下來的建奴史記載:西夷(蒙古)以南朝貨物,抽我國(即建奴膏髓,我國以有限財物,填彼無劣溪壑,未必不為失計也。
而同時,天啟三年,大明朝廷也發現不對勁了。
據兵科給事中宋鳴梧題本記載:聞奴孽以荒飢為名,假西夷(蒙古市米張家口,皆窖藏於豬首山,……無非欲因糧於大明。
應該說,雙方都發現問題,雙方都覺得不對勁了。
只可惜,大明不爭氣,出現了以範永鬥為首的八大晉商,開始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