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當然不可能去傻乎乎的直接問李世民,他能說才叫有鬼。不過倒是可以猜,如果是自己的話,想要弄類似李元吉這麼個人,那麼唯一能辦他的只有朝廷。
可是朝廷其實也很忌憚李家,肯定不可能直接跟李淵翻臉,畢竟北方現在沒了李靖,李家才是整個長江以北的實際管控者。
那事情如果來到夏林手中,那他第一步就是要往外散播一些訊息,特別是往來往的商隊裡散播訊息,那就是“李家開始囤兵囤糧,有意不軌”。
這個訊息不能太急頭白臉,得要有退路,所以囤兵囤糧是最好的說辭,因為李淵鎮守整個大西北,勢力範圍巨大而且兵丁眾多,屯糧屯兵那是年年都要乾的。
每一個藩王都這麼幹,滕王照樣囤,不然隨著一年一批的輪換,還有各種消耗,頭年不囤第二年跟不上訓練進度。只要不突然超額爆兵,其實都只是一個笑話。
所以這個訊息傳遞出去無傷大雅,而下一步才是關鍵中的關鍵,這件事要怎麼才能引起朝廷的重視呢?
只有朝廷重視了,才會發函詢問,李淵想幹什麼其實現在真的就差一層窗戶紙了,只是如今中原大地經不住一場大戰,雙方其實都特別剋制。
發函詢問,甚至都不需要是問責,那麼就證明李淵的意圖已經被朝廷發現,這對普通人來說發現就發現了唄,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對李淵這裡的政治意義就太大了,自己需要立刻表忠心才能解決口碑風評的問題。
雖然自司馬家之後,信用兩個字的含金量比春秋秦漢時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但真的過早暴露意圖還真的是要出大事。
沒有一個師出有名,哪怕奪了天下都得是第二個司馬家,入主中原可以,但子孫後代恐怕都是要被清算的。
所以李淵第一件事就是表忠心,表示自己絕對沒有任何反心。這個時候解釋其實是很蒼白的,因為朝廷發函就代表懷疑心起。
那麼好了,從謠言到朝廷發函裡頭還缺了一個環節,這個環節是需要有人補上的,怎麼補才能足夠力度讓朝廷重視呢?
如果沒有意外,這個缺失環節裡頭的主要人物就是自己和李元吉,他現在不知道自己在李世民的想法之中處於一個什麼位置,所以後續發展還是得看他出了個什麼招。
不過想到這裡的時候,夏林也會詢問自己說李世民為什麼會幹這種損害父親和家族利益的事呢?
但後來琢磨一番,結合李世民當前的境遇還有李家的人事調動來看,他大機率是為了自保和保住姐姐。
按照現在這個情況一路發展下去,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一旦李淵死了或者退下來了,李建成上去了,第一件事就是把對他威脅最大的人解決掉。
可能不一定會是殺掉,但平陽公主會被隨便嫁給某個豪強,這是他們一貫作風,聯姻嘛。
而李世民最好的結果就是獨守孤城,一直到老。
這已經是很仁慈的結果了,更差的大機率就是李世民直接被軟禁起來,想想當年牢蔣怎麼對少帥的,他們就怎麼對李世民。
當然這還是建立在李建成比較仁慈的前提上,如果加上李元吉那個專業坑害李世民的傢伙,這麼個變數一旦出現,李家姐弟生死未卜。
夏林想事因為比較客觀所以他能把最好和最壞的結果都算上,可如果這件事是發生在他自己身上。
完了,明天得死了。
所以他這麼覺得,李世民大機率也會這麼覺得,所以他肯定是把最壞的結果都這麼預演上了。
為了保自己或者再加個姐姐,所以他可以不惜犧牲掉一部分家族利益來換取自己的存貨。
好,現在邏輯是通順了,但他到底會怎麼辦呢?怎麼才能不動聲色的借夏林的手辦掉李元吉呢?
難不成讓他跟李元吉同時愛上一個娘們兒然後互相發出決鬥乾死一個唄?不管是誰被幹死對他都有天大的好處。
想到這裡夏林搖了搖頭,這可不是李世民的風格,雖然現在的李世民不是歷史書上的李世民,但這麼蠢的事他肯定幹不出來,因為不確定性太高了。夏林幹什麼事都是那種沒有十拿九穩就不會開始幹。
夏林到現在只賭了一次,還是在洛陽保衛戰的時候賭了一把,但他贏還不是贏在了自己的賭博而是對方陣營裡有二五仔。
從這件事上夏林就總結出了一個原則,賭狗不得好死,賭博害人冚家鏟。
那不用這種方法,那他能行進的路線可就不多了,畢竟雙方隔著十萬八千里,甚至到現在都還沒有交集。
不過夏林也不打算繼續猜下去了,等到先觀察市面上是不是開始有留言四起吧。如果有,那麼就要做好接招的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