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464、不認也得認!

夏林一來就鬧得是滿城風雨,他不光折騰三省六部九寺,他還折騰太子爺本人。

這廝幹了一件什麼事啊,就是叫老張畫了一張仁宗的畫像,然後裱在木框之中,然後等棺槨移駕地宮時,太子爺得端著這個畫像三步一叩。

從皇宮到地宮一共三十里路,太子爺心都在滴血。

“殿下,您一定得去。”

金蓮在聽完殿下的抱怨之後耐心的開導道:“夏大人看似是胡鬧,但這在民間裡只有嫡長子嫡長孫才行此大禮,要讓金蓮說呀,就連皇太孫也要跟著一塊兒。”

“可這一程下來,我不得死過去?三步一叩啊……”

“金蓮這就為殿下做些準備。”

然後她開始著手用棉布縫了一個厚厚的護膝,可以說是從白天干到了凌晨,還叫叫膳房弄了一些參片給殿下備著。

看到她一整夜一整夜的在幹活,太子爺心中自是難以明說的感動,他這些年什麼樣的阿諛奉承沒見過,唯獨像是這種細微的體貼卻尤其叫他心中暢快。

不過今夜可不是放縱的時候,明日他可就要三步一叩三十里地了,今夜得趕緊養精蓄銳。

第二天天還沒亮,太子爺可就要出發了,他手捧著父皇的遺像走在儀仗的最前頭,從皇宮正陽門開始,每三步便跪下磕頭一次。

每次叩首身後都會有炮仗響徹天際,幾乎是全城百姓都給他鬧騰醒了,人們紛紛來到道路兩邊跪送仁宗。

這個就不是夏林的安排了,而是百姓自發的行為,仁宗一朝,雖戰事遭了敗,但他果斷遷都,並執行一連串的修養政策,至少是將國朝穩住了,反正這麼說吧,在他手上百姓其實是沒有遭太多罪的,而且他也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好說話,在遏制殺孽這方面做出了很多突出的貢獻。

比如在他之前,判了死刑就是斬立決,一直到他這時才創立了刑部、大理寺雙重複核制度,不能說一點冤假錯案沒有,但至少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當時民間盛行的替死鬼玩法。

還有幾次遭災,他的賑災力度也是非常大,甚至還會親自到災區去視察當地具體賑災措施。

反正作為一個皇帝來說,他乾的其實還行,能力平庸不是他的錯,但至少在德行方面他幾乎是沒有缺陷。

私生活方面,他只有一個皇后兩個貴妃,三十年沒有選過妃,也沒正經建設過行宮,更沒有傳出半點關於奢靡、淫靡之類的傳言,他的膳房除了招待賓客之外,每餐從不超過八個菜……

反正他不是個中興之主,但卻也是個好皇帝,在克己這方面,他相當優秀。

所以百姓對他自然是愛戴,而此刻在前面舉著皇帝遺像邊哭邊磕頭的太子爺那自然是被人給記住了。

他是儲君,也就是未來的皇帝,現在滿身塵土,滿面漆黑,額頭紅腫出血,但當下誰會去嘲笑一個兒子的悲痛欲絕呢。

其實二皇子此刻也在送行隊伍之中,但他並非嫡長子,所以不用遭這個罪,可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想要遭這個罪,可他不夠格……

三十里的路,太子爺是一個懶沒有偷,從天不亮走到快中午,人參片吃了小半斤,渾身髒汙,衣裳已經溼透,心中罵了夏道生一路,順便也把禮部跟大理寺罵了一遍,這幫吊毛選的路也太難走了……

到了地方之後,太子爺坐在陵墓前時,剛好看到夏道生在那指揮人刻碑,他便好奇的問道:“道生啊,這碑不都已經是刻好的麼,怎麼還叫刻?”

“哦,上頭少了東西。我叫他們加了一段。”

“加了哪一段?”

夏林指著碑文說:“早年生兩子而夭,三子名靖,就是你。恐不活,寄為長兄代養,後長兄故,子歸。這一段。”

“啊?這個……沒必要吧?”

“沒必要?”夏林回頭一指遠處也在休息的二皇子:“這裡沒必要,他就是嫡長子。”

“要要要……這個要,一定要!”太子爺拿過手巾擦了一把臉:“道生你怎過來的?我為何沒見你啊?”

“三十里地呢,當然坐馬車來的。”

太子爺當時那一下手都在哆嗦,他不說還好,這一說出來太子爺心態都要崩了,三十里地啊……那可是三十里!

但當下人都已經來了,再抱怨也沒什麼意義了,就認認真真的送老爹最後一段吧。

一行人在地宮前吃了些東西,幾個皇子坐在一起,倒是一副兄友弟恭的樣子,就連三皇子都在這裡。

“你小子能回來,我是真沒想到。”

夏林捧著一個餅子坐在旁邊吃著,三皇子就蹲在他旁邊,兩人畢竟也算熟悉,而這位老三甚至跟他的哥哥們都沒有那麼熟。

“哎喲,你這話說的,我爹沒了我都不回來,那我得被罵成什麼樣?”三皇子說著突然湊到夏林耳邊說道:“我跟你講,我在浮樑見著李元吉了。”

這幫人之間互相認識不是什麼怪事,夏林也早已經預判,於是他問道:“他?他去那幹什麼?”

“改名換姓了,現在叫什麼三不沾還是什麼來著,在劇院裡當樂師呢。”

“三不沾……誒!什麼人會叫這個名?”

“我記不太清楚了,我就管他叫李元吉。他是不是惹出了什麼大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