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16、眾生榨盡,方證菩提

前頭所說,當下一共有三條線在金陵城內起起伏伏。

這第一條,便是世家大族與新興官僚體系的抗衡,雖然在第一階段,新官僚體系的確是佔盡上風,但看看夏林對他們的描述——是權力依職能和職位分工和分層、以規則為管理主體的管理方式和組織體系,亦稱科層制。

但當下以皇權為主體的框架之下,新上來的官員並不能很好的承接他們應當承擔的職責和義務。仍然還是會像曾經同僚一樣開始想盡辦法歸攏勢力,結黨營私。

說白了,誰掌控了人力和財力,誰就掌控了朝廷。

這個不需要描述的太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而在這樣的邏輯下,新官員跟舊貴族之間其實是沒有本質區別,夏林利用他們與原來霸佔人力資源的舊貴族做鬥爭,不過就是把鄉紳集團提前拉出來跟世家集團開戰而已,因為競爭位相同,所以他們是天然的敵人。

但問題是這其實是驅虎吞狼之策,鄉紳集團同樣也是夏林的敵人,這個方法只能用於在某些特定時刻消滅更多的另外一方敵人的有生力量,實際上平民玩家得到的好處不及百分之二十,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被這個新團體給摘了桃子。

這本該是屬於一次失敗的改革,但這不是還有百分之二十的平民階層完成了躍遷麼,所以夏林在總結裡寫到——這是一次階段性的勝利,但取得的成果並沒有達到預期,鬥爭是長遠且艱難的,同志仍需努力。

那金陵城甚至大魏帝國當下第二個面對的問題,那就是資本外逃了。

大量的富人開始拋棄在金陵城的產業,轉化為熱錢並開始向北方遷徙,這是一把雙刃劍,必須要解決的雙刃劍。

補充工商業的生態位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南北方產業平衡調整好。

這裡可能相對比較複雜,那如果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整個大魏的市場都要亂了。

北方是李淵的地盤,大量的熱錢也就是現錢流入其中。而市場規則的自動平衡性已經不止一次的說明了一件事,只要市場上某一樣東西多了,那它的價值就必然會降低。商品是這樣,金錢也是這樣。

換而言之就是金陵的錢少了,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百姓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導致物價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而到了李家那邊,一早上開了長安的門,發現外頭有一座金山堆在那裡。

看到這裡所有人都會覺得是一件好事對吧,但不出三天,李淵就要開始大把大把的掉頭髮了。

因為大量金錢的湧入,貨幣本身的相對價值就會減少,以前一兩銀子的東西可能要三兩銀子才能買的到,這樣就一定會造成整個商貿市場的大混亂,最終導致其國內主要商品物價上漲是普遍的、持續的、不可逆的。

因為錢不會少的,它會一直在市場上流通,物價就會飛漲,但問題是勞動力所創造的東西它就那麼多……

最後兩邊一起死唄,這意思。

而相對來說,金陵的問題要比李淵那邊好一些,畢竟金陵的旁邊有一個處於萌芽工業期的吞吐巨獸蟄伏在那。

至於這第三條線,就是關於軍權是否要收歸集權制的問題,簡單說就是削藩。

這些年頻繁的叛亂,本質上就是跟大魏朝廷一開始的分封制有非常緊密的關係,而收攏權力和削藩最關鍵的問題不是軍隊,而是稅制。

就以江南道為例,他的稅制相對比較寬鬆,是按地區來的,並且會按照某個地方的發展趨勢來給與一定的減免稅政策,但仍然會有不少地主豪強會用各種方式逃避稅收從而導致十分地收不到三分稅,而這空缺的七分稅就會均勻的攤派到百姓們的頭上。

而對於這種方式,夏林採取了一種非常釜底抽薪的方法,那就是在江南道試點了減免農稅,將農稅轉移到商稅均攤的方法,根據實際的耕地面積來進行稅收減免,所耕地越多減免力度越小,最後賬不平就殺當地官府的第一責任人。

一共殺了二十一個,現在年年賬都很平,大家都很開心。

但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江南道那麼不講道理的,絕大部分地方還是很講“道理”的,地主家收不上來的稅,那肯定就是百姓沒有被盤剝唄,你都沒被盤剝了還不多給國家點錢?

但這會兒百姓沒錢怎麼辦?欠唄。欠了還不上怎麼辦?抵押唄。家宅兒女田地山林,哪怕是一雙鞋都能給抵押下去。那沒了田地兒女的人怎麼辦?官府可不管,誰叫你要欠錢呢,欠債還錢不是天經地義麼。

至於這種事會不會榨乾百姓。

哎呀,安啦,幾百年都這麼幹的,包沒問題的。

這三座山吶,即便是夏林現在也搬不走,同行之人不夠多,即便成了最後也都會只是曇花一現。

“唉……”

安子看完夏林寫的厚厚一沓的情況分析和報告,心中無比沉悶暗啞,他仰著頭長嘆一聲,只覺得胸口有一尊巨石壓在上頭。

“怎麼樣,安子,看完之後感覺如何?”

“你還笑!你還笑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