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49、商戰也是戰!

恐慌在蔓延,大魏百姓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遇的大恐怖——糧食不夠吃了。

大魏一朝三百年,九代皇帝在位期間都還算是風調雨順,雖也遇過災年但卻很少有饑荒。

但如今饑荒就在眼前,市面上買不到糧食了,甚至連能吃的東西都不多,官糧雖每日會投放但幾乎是落地就被搶購一空,面對那茫茫多恐慌的百姓,可謂是杯水車薪。

至於那大大小小的糧商更是如海綿一般瘋狂的在吸取市面上一切能看得見的糧食。

而這會兒在那遙遠的浮樑縣衙內,大堂上沒有手持水火棍的衙役,而是擺放著一張張的桌子,桌前坐著一群鵝湖書院的學子,他們手中的算盤如那女子的錐子一樣上下穿梭。

“衡水周家,平均成本442斤。”

“汝南韓家,平均成本430斤。”

報價在不斷更新,各地糧商的手中平均成本就在這個小小天地裡不斷被計算了出來。

一兩銀子四百來斤,這些糧商還真是下了血本。

“可以投了麼?”旁邊的唐小姐緊張的問夏林:“現在應該是高點了。”

“不急。”夏林擺手:“成本壓的還不夠狠,他們手裡還有閒錢。來人,傳信王府,讓州府糧倉再開三個倉,價格定到一兩銀子350斤,把糧價壓到四百之內。”

飛鴿出去之後,當天下午洪都府大倉就再開三倉,糧食一出去因為定價飛漲,百姓肯定是買不起了,但各地的豪商卻如同瘋狗見到食物一樣飛撲了過去,但這一次他們顯然已經有些吃力了,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努力的吃下了這批貨物。

這玩意就講究一個管中窺豹可見全貌,江南道本身就是富庶之地,如果這邊的商人都開始吃力了,其他地方恐怕應當也差不多了。

算盤聲持續到了深夜,第二天早晨當各地商隊匯總來的糧價再次過來時,算盤聲再一次的響徹了起來。

“淮南道、淮北道糧商成本392斤。黃河兩岸成本逼近330斤!”

“荊楚之地襄陽310斤,江州385斤。”

夏林聽著報價來回踱步:“災民情況怎麼樣?”

“一切尚可。”

“等!”夏林回頭看了一眼唐小姐:“再憋半個月!”

老百姓要從百姓變成災民前提是把家裡的存糧和餘錢吃光了這才算會起背井離鄉的打算,而一般人家中的存糧多則一個月少則十天,等這些東西大部分消耗光了之後,他們才會動用儲蓄去買昂貴的糧食。

那時便是第二輪哄搶正式開始了,夏林的目的是保命而不是保財,他們花多少錢跟他有個屁關係,他的目標是儘可能的減少人餓死。

當年他在非洲那邊執行任務的時候剛巧遇到了一次四大糧商狙擊盧安達糧價,當時剛巧某儲糧集團在那邊有非常大的糧食種植規模,所以恰好讓夏林目睹了一場經典的糧食大戰。

最後那些國際糧商被收拾的一點辦法都沒有,而相對於叱吒風雲的四大糧商來說,這個時代的糧商功力還真的是差了一點,這些化整為零的糧商缺少的那可是最關鍵的抗風險能力。

他們只會跟著囤,但卻完全沉不住氣。

時間一晃便過去了半個月,這時黃河兩岸已經出現了為數眾多的流民,這些最窮苦的流民是第一批受災而且第一批吃光糧食的人,不得已便開始往南方逃難。

他們第一站自然是淮北地區,但淮北自己也遭災了,根本無法容納更多的人了,這時小王爺現身了,他開始按照之前就跟夏林規劃好的佈局,一路沿途佈置粥鋪、糧站,在保障最低的飲食標準下一路再把這些流民往南方引導。

這人就是這樣,有一口吃的哪怕只是一小口,就沒人會去吃人。雖然這二十餘萬人災民浩浩蕩蕩,但不管怎樣沿途每日一早一晚能吃上兩碗芋頭粥,這就已經是皇恩浩蕩、蒼天保佑了。

而這邊第一批遭災的人正在遷徙,那頭後續遭災或者遭災不那麼嚴重的百姓則只能每日看著恐怖的糧價欲哭無淚。

如今洛陽糧價已經漲到了一兩銀子一百四十斤,這可是沒有經過加工的糧食價格,去掉外殼再曬乾之後,能剩下一百斤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而就算是這樣,糧商們還是沒有打算給當地的百姓留下活路,他們湊在一起聚會時那叫一個暢爽開懷,無一不是衝著高相大唱讚歌。

時間進入到了中秋之後的第一個節氣,寒露。氣溫驟降,蝗災的確是平息了,但沿途的損失卻已經無法補回了。

半個月過去了,糧食的成本價格基本已經穩定,大約固定在了一兩銀子三百斤,這些糧商已經是夏林口中吸飽水的海綿,所有的熱錢都投在了裡頭變成了如山的糧食堆積在倉庫之中。

而這對他們來說只是個開始,還有明年一年時間,這些糧食就會像是趴在大魏身上的無數條螞蟥,會持續吸血一直到後年的新糧上市。

至於這段時間裡會餓死多少人,跟他們有什麼關係?那些餓死的都是買不起糧的垃圾,在他們的眼裡甚至都不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