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章。”
“軍長。”
“馬來,還是以守為主,不要反攻。”
“是。”
“黃天仰呢?”
“黃師長部署太過沿岸防禦耽誤了。還在路上。”
“行,大致就是這些,散會。”
褚亭長大手一揮,宣佈散會,今天開會,軍事戰略,只是其次,主要還是安定人心,為此他需要傳達兩個資訊,其一,第5軍不會背離重慶,其二:*,只是紙老虎。
他現在急著與419的聯絡,討論於下一步對策,那才是正經事。
目前看來,日本人在運用核彈這件事上,顯得毫不猶豫,幾乎完全沒有在政治層面考慮過可能導致的後果。看起來,是時候討論419核反擊的問題了。剛才他在會上,誇大了核彈的重量和機動難度,把它說的幾乎不可能投入實戰,但是很容易想到,日本人在一次驗證性質的核爆後,會把目光投向自己橫掃東南亞的軍隊。
想來以419的情報能力,已經對那種初級核彈的威力,有了一定的瞭解。他需要舒平為自己的部隊給出一些建議,如何展開、行軍以及防禦,透過一些基於計算機模擬的方案,應該可以使得,部隊在萬一遭襲時,將損失降低到最小。從以往的經驗看,超越時代的經驗,對於防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非常好的效果。他與日軍的毒氣和細菌部隊都遭遇過,幾乎沒有損失。
阿留申群島附近,一艘大型日本潛艇正在迅速向美國海岸前進,這艘伊12潛艇,在一天前,剛獲得的命令,要跨越4500公里,前往美國西海岸展開一次偵察。對於這艘潛艇來說,接近美國海岸倒不是第一次,半年前,伊12曾經趁著夜色,在俄勒岡州外海,起降過一架水上飛機,原準備在森林上空扔下幾枚燒夷彈,引發森林大火。最終飛機沒有在規定時間(黎明時)返航,艇長神田不敢多等,下令下潛,拋棄了飛行員和飛機。唯一一次出擊,就是這樣收場的。但是這次失敗,成為了他履歷上的耀眼一筆,大西有限考慮讓他的艇來執行這次要緊的任務。
神田大尉並不認同給自己的命令,這份任務,遠比上一次的要複雜得多,甚至還特意更新了奇怪的密碼本。
任務要求深入到加利福尼亞海岸100海里以內,沿海岸偵察舊金山、洛杉磯以及聖地亞哥的海軍部署,搜尋敵人訓練中的艦隊,摸索、研究艦隊部署規律,並透過電報及時發回。神田不知道是參謀部哪位制定的計劃。總之,像是一個完全不懂潛艇戰術的人,將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硬塞給自己。
在他看來,要完成這樣規模的偵察,需要大量的偵察機靠近敵艦隊,加上陸上間諜的暗中監視,而潛艇只能作為最次要的補充手段。
雖然補給了物資,但是這樣長時間的偵察,實際上是犧牲了潛艇返航的航程,也就是說,完成偵查後,潛艇的燃料將將只夠去往馬紹爾,這還不計算,長時間的水下偵察,反覆對電池充電,勢必造成的燃料過頭消耗。顯然制定計劃的人,是個只知道坐在地圖前,透過計算尺和草稿紙異想天開的傻瓜。
神田當然不知道,制定計劃的大西瀧治郎,剛剛升任中將,他的常識當然知道潛艇在偵察方面的效能低下,實際上,大西根本就不在乎潛艇能不能返航。他想要的,只是這艘潛艇透過一次性密碼本(牧野確認這種方式,短時間內不會被暗藏的敵人破譯),發回的訊息,足夠制定偷襲計劃即可。
一路上,神田一直小心翼翼在白天避開敵人航線,主要是從西雅圖至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援蘇航線,這些裝滿糧食、燃油、鋁鐵橡膠的美國貨船隻,圈都懸掛蘇聯國旗,出於互不侵犯的掣肘,日海軍對這些無護航的船隻睜一眼閉一眼。當然,不代表這些船,不會向本土通報情報,事實上,美國人一直利用這條航線,偵察日本海軍。
第二天航線,是從舊金山前往夏威夷的航線,美軍船隻密集往這條航線上,並且每支船隊都有反潛艦隊護航,所以,神田只能在睜大眼睛,時刻警惕,一但看到遠處煙霧,就立即下潛。到了夜裡,才浮出水面,加大馬力向南航行。
經過15天的航行,伊12終於靠近了目標區域,美國在西海岸的反潛部署,沒有東海岸那麼綿密,不過仍然有大量反潛飛機,不時起飛。所以,白天靠近海岸,仍然要保持警惕。不過,從舊金山起飛的卡特琳娜水上飛機,大部分是在執行訓練任務,航線較為固定,伊12上一次靠近美國海岸的一項收穫,就是神田知道,如何透過監聽沿岸電臺與菜鳥飛行員之間的導航對話,來判斷飛機的去向。有時候飛行員會以本房艦隊作為假象敵,並向基地通報發現的反潛艦隊位置,這些電臺資訊,也可以幫助神田躲過一些麻煩。當然,在決定是否繼續深入前,神田決定先派出水上飛機,進行一次夜間偵察,這樣可以讓他確定敵人的艦隊,大致在什麼位置,他可不想透過潛望鏡一一搜尋加利福尼亞沿岸的每一個角落,那樣浪費太多燃油。
潛艇在距離海岸220海里的地方,開始在艇面上組裝那架飛機,伊12仍然不是真正意義的潛艇航母。要向起飛飛機,勢必要冒一些險,對於一艘沒有對空警戒雷達的潛艇,尤其如此。
所幸,兩個小時的組裝以及加油過程中,沒有敵人飛機或者艦艇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