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車開了李亮面前的托盤,上面有幾小團硝石樣品,就出現在了朱棣的面前。
鐵絲對朱棣是意外之喜,但是對硝石礦卻是念念不忘。一見到這些硝石礦的樣品,他就激動地一下子站了起來。“快拿來我看看。”
朱瞻基接過了托盤,然後放在了朱棣的面前,他也顧不上硝石有毒,放在鼻端深吸了一口笑道:“果真是硝石礦!儲量多少?”
“已經發現了五個礦洞,工部正在當地組織農工開掘。”
朱棣哈哈笑道:“好,好,好,有了硝石,我大明火藥再無桎梏,此乃天佑我大明!”
朱棣連用了三個好來表達心中的激動,現在大明大力發展火器,只有硝石是最大的限制。解決了這個問題,整個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全部發揮出來,任何國家都不怕了。
特別是還有了鐵絲網,現在連對方逃跑都不怕了。這鐵絲網應用起來,就是一個個活動的戰壕,對朱棣這種打了一輩子仗的皇帝來說,稍微一想就能明白這裡面的作用。
連遇兩件喜事,朱棣看了看陪笑的朱瞻基一眼,問道:“趁我心情好,你有什麼要求就趕緊提。”
朱瞻基正容說道:“為國效力是孫兒本分,何來要求之說……”
朱棣哦了一下,說道:“既然這樣,那就退下吧,朕今日讓人煲了野山參野雞湯,正想去享用。”
明知道是在耍花槍,朱瞻基也故意裝作著急地說道:“孫兒的確有個小小的要求……”
以為拿捏住了朱瞻基,朱棣得意地笑了起來。“那還不趕緊說。”
朱瞻基嘿嘿笑了起來,說道:“孫兒欲在軍中樹立典型,弘揚將士英勇殺敵之舉。故此,想徵集全國各地教坊司人員,專門編排大戲,送戲入軍。另想徵周王世子朱有燉總理天下青樓,戲院,劇班,引導民間尚武之心。”
朱棣沒有想到朱瞻基竟然是這樣一個要求,一時之間有些愣神了。
這件事跟朱瞻基的關係不大,相反屬於是民政上的事務,而且朱瞻基在這件事上面,其實沒有半點好處,卻還招了忌諱。
而且這件事雖然不大,卻非常複雜,涉及到了禮部權力之爭,五軍都督府大開方便之門之事,宗室出仕這些違反祖制的敏感問題。
朱棣皺了一下眉頭,看了朱瞻基一眼,問道:“為何要這樣幹?”
朱瞻基正容說道:“孫兒過了年就要出海,此舉絕不是為了爭權奪利。只是現如今大明境內國泰民安,百姓重文輕武,如此下來,幾十年之後,大明幾無可用之兵。居安思危,孫兒以為文武應該並進,培養百姓的狼性,出海為我大明拓土闊疆。所以……”
如果朱瞻基沒有出海的計劃,朱棣肯定會認為他現在有些等不及想要奪權了。
但是再有兩個月不到朱瞻基就要出海,這一去就是一兩年,即使插手,對朱瞻基也沒有好處。
朱棣沉吟了一下說道:“教坊司隸屬禮部,宗室出仕,這些事情都非常複雜,且容我想想。不過弘揚尚武的志向是好的,我會思量一番,告知於你。”
從謹身殿出來,朱瞻基想了一會自己今天的決定,覺得沒有什麼大的紕漏,應該也不會引起朱棣的忌諱。
這件事本身雖然犯忌諱,但是好在他要出海去了。
等他出海回來,朱棣又要去跟帖木兒國打仗,必定會讓自己監國。
有這樣一個時間差,即便是朱棣怕自己搶權,也不會太在意,反而會有意來栽培自己在民政方面的管理能力。
哪怕朱棣就是有些忌諱,他現在也顧不得了,這些意識形態方面的影響,越早實施,影響越大,越好。
當人們形成了固定的概念,再想糾正,就要困難多了。
第二日,朱棣親自蒞臨了夾江工業區,他在看到那幾十袋硝石樣品以後,立即下旨命令廣元按察司,寧羌衛,平羌衛,還有當地巡檢司封鎖老君山。
著工部與內監分別在老君山設立硝石場和監督,在當地招收農工,全力挖掘硝石。
隨後,他又在朱瞻基的引導下,巡閱了火槍工場,火炮工場,鑄幣廠,還有機床廠。
夾江工業區的發展是十天一小變,一月一大變。如今的工業區規模已經越擴越大,原本設在這裡的舂米場和磨面場已經因為地域狹小,準備遷移到下游幕府山與江邊的空地處。
夾江工業區這裡,以後將會變成一個封閉的軍工基地和鑄幣廠,所有先進工業技術都會進行嚴格保密。
朱棣雖然知道這裡發展的很快,但是沒有親眼所見,就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