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他們一個個最多能待兩年,但是也不怕,因為後續還能從大明召來更多的文人。
朱瞻基甚至還在計劃,等他這次回來,掌握了大權。以後的科舉,哪怕中了進士,也要先到南洋來實習兩年,然後才能回大明當官。
雖然這會遭到一定程度的抵制,但只要做好宣傳,不怕他們鬧翻天。
眾人對這份計劃還有些顧慮,因為朱瞻基簡直是推翻了原本大明對南洋各國的既定政策。
但是卻沒有人敢反對,因為現在儒家學子們對這份計劃充滿了信心。
金純身為禮部右尚書,也是這次文臣之中地位最高的,他當然也比其他人更早就看出了朱瞻基這份計劃的狠辣之處。
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這份計劃發展,不用一百年,只需五十年,整個南洋,不管哪個民族,都會成為大明的忠實子民。
所以,他也是推動這個計劃最積極的人,甚至他怕那些文人想不通,每天都冒險乘坐傳令船,到各個船上去宣傳,去給那些文人們講解其中的道理。
也是這個時候,他跟同樣對這件事非常積極的解縉,越走越近。
從解縉這裡,他也知道了朱瞻基大力推廣算學,符號的計劃。
這一切,加上朱瞻基在東瀛的所作所為,讓他原本對朱瞻基的一點意見早就煙消雲散,將朱瞻基視為具有大胸懷和遠見卓識的明君。
當艦隊抵達麻喇迦的時候,這一次,金純和金闊,禮部和內監聯合起來,把朱瞻基抵達麻喇迦的儀仗,擺到了最高標準,存心要在南洋各國的世介面前,建立朱瞻基的個人形象。
朱瞻基站在旗艦的最前方,在旗艦還沒有進港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這個時代,設施最完善,防衛最森嚴的港口。
整個港口,層層防護,溝渠縱橫,藉助地理優勢,組成了一個堅固的堡壘。
今日的港口彩旗招展,碼頭上人潮湧動,應該是歡迎的人群。
王景弘站在朱瞻基的身邊,介紹說道:“自永樂二年,鄭總監選定了麻喇迦作為我大明艦隊的南洋落腳點。這十幾年來,已經將此地建成了南洋最堅固的水寨。最外圍以木柵欄為界,中層建有五米城牆,然後是甕城,最後才是內城。
內城共有倉房四十八座,共計四百八十間,每一座倉庫都有水渠隔斷,有木橋相連。從南洋收購的糧食,木料,銅錠等物,都會在此轉運。
倉房區設四門更鼓樓,夜則提鈴巡警。內又立重柵,如小城斷巷,易守難攻。
港口區則以戰艦為首層防護,中有浮木火彈,預防水攻,後有三十六門火炮,可覆蓋攻擊港口區水域。第四艦隊麻喇迦水寨共五千五將士,並家屬計近兩萬人。”
朱瞻基點了點頭問道:“家屬何以為生?”
“南洋貿易利潤不薄,一應俸祿全額髮放。其家眷在舊港有田,可聘當地土人種植,衣食無憂。”
朱瞻基又問:“可有家眷從事貿易?”
王景弘遲疑了一下才說道:“應該是……有的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大明最重要的物資轉運點,要是沒有人做生意還不正常了。
何況,分的地在舊港,現在人卻都集中在麻喇迦,肯定是有利可圖。
只要不是因私廢公,損公肥私,朱瞻基對這種行為並不厭惡。
李亮踩著小碎步快速地走了過來。“殿下,快到岸了,請先去更衣。”
朱瞻基嗯了一聲,又看了一眼這個水寨說道:“這是我大明耗費巨資修葺的官廠,如今卻成為麻喇迦抵抗暹羅的依靠。我大明啊,就是寧願虧了自己,也不願虧了他人。”
一眾將領和隨從,相互之間看了看,都不確定朱瞻基心裡的真實想法。
麻喇迦水寨與舊港水寨,這是大明最南方的根據地。自建立舊港宣慰司之後,就有兩支艦隊來到遠離大明萬里的異國他鄉。
因為遠離大明,在大明海軍全部都改制以後,只有這裡,依舊保持著原有的編制。
這個時代,幾乎沒有換防的思維。每一個軍隊的佈防,確定以後,幾乎就是生生世世留在這裡。
所以這些軍人的家屬都會一併被安排過來,在此落地生根。
沿著旗艦甲板上的城牆上沿,朱瞻基從船頭來到了船尾。青梅,綠竹,並一幫女官就開始各司其職,忙碌了起來。
有人專門負責給朱瞻基洗臉,有人負責梳頭,有人拿來龍袍,有人給他穿鞋襪。
只是一會兒工夫,就把朱瞻基打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