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工,這個裝置叫做搗固機,原理就是一個凸輪夾著搗固錘上行,然後依靠搗固錘的重量下落,把下面的煤粉全部砸實!”
“我們用的橡膠件產品就是在安裝在凸輪輥上面提供夾持力……”
李工說話的時候帶著季東來進入現場維修車間,幾個工人正在維修搗固機的凸輪,上面一堆類似電梯橡膠彈簧墊東西。
與季東來的那個橡膠彈簧的不同,這個是內螺紋,用強力螺栓和側板連線起來。
單側是二十四個內螺紋橡膠彈簧,一對是四十八個一組。側板安裝在曲軸數上面,經過電機帶動,凸輪往復運動,給搗固錘提供動力。
現在對方面臨的問題是,橡膠彈簧的使用壽命非常短,長一點的就能用一年時間,然後橡膠彈簧的骨架就變形了。
橡膠和骨架結合部位產生脫落,最終讓凸輪失去動力,搗固錘不能進行正常的生產活動。
現在這加工廠一直用的都是進口的橡膠彈簧,價格實在是太貴了,每次更換就是一批。
四十八個橡膠彈簧,二十美圓一個!每個行動單位更換一次橡膠彈簧一次就需要差不多七千塊人民幣,整臺機器下來就是十多萬!
這個車間季東來數了一下,光搗固機就有十幾臺。
這家企業的利潤點以前很高,每年更換這個橡膠彈簧花費大幾十萬沒人感覺什麼。但是現在不行,經濟危機大家日子都不好過,各處都要降低成本。
股東們一直在討論把這玩意本土化,降低成本!譚秀梅的一個朋友是這家企業大股東,本來對方和譚秀梅那邊說也算是廣撒網而已。
沒想到季東來那邊也在做類似的東西,譚秀梅找季東來過來只是為了試一試。
“季工,你們常做這個東西麼?”
車間臨時休息室內,現場負責人望著季東來拿著橡膠彈簧仔細觀察,暗道弄不好老總找來的這個人靠譜。
“類似產品不少,你這個產品設計的有點問題,我們把裡面的結構改了可以不?”
仔細的觀察了產品的結合面,季東來把一切瞭然於心,這才抬起頭,那邊譚秀梅也湊過來。
“不行,產品結構絕對不能改!老外的產品什麼樣你們只能做成什麼樣,這樣我們還可以交代,萬一你們改了,一旦產品有問題上面調查起來就是大問題!”
“老外那邊設計成這樣,你們必須設計成這樣沒毛病,最起碼結構上領導那邊不會提出異議!一旦產品出了問題,大家也好找原因,是你們的原因還是成型工藝什麼的,所以你們必須嚴格按照這個產品的原設計走,別管他合理不!”
“實話和您說,季東來,有很多人都來看過這個產品,但是大家都沒有選擇接手!原因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這個產品的特殊性!”
“想要做好這個產品你們也要考慮好了,能做就做,真不能做就算了!”
現場負責人那邊拿出一根菸,季東來直接給對方那邊點上。
“不改結構可以,但是產品的使用壽命肯定會降低,我是做這個行業的,比誰都瞭解這裡面的門道!別的不說,我們國內的膠料就這個德行,做到老外的那種精確控制很難!而且我們的密煉機不是那種連續密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