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正文 135 有點麻煩

五天後的早晨,連天青剛到工作間,許問就迎了上來,把一張紙鋪在他的面前,用興奮又期盼的眼神看著他。

連天青看著許問眼睛下面深深的黑眼圈,沉默了一會兒,說:“這五天你睡了多久?”

“這不重要師父。”許問有時候也是很固執的,他有點急不可耐,完全不見平時的沉穩,“我把畫冊上所有的內容全部臨摹了一遍,筆法細節儘量還原。你快看看,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連天青沒有說話。將心比心,他很清楚在這種時候,他說什麼都沒有用。

他緩緩低頭,去看許問鋪開的那張紙,以及紙上的圖畫。

雖然是他這個師父教出來的, 但許問做事的方式向來帶著自己明顯的特色。

他畫出來的圖就跟連天青的不太一樣,不像繪畫,更像是專門為後續工作準備的圖紙。

他的核心部分是一張完整的大圖,勾繪出這個雀替整體的形狀。

不知名工匠的雀替風格介於明清之間,是由簡潔向複雜演變的期間,細節非常豐富。

雀替是立體的,這些細節很多沒辦法在主圖上表現,許問就在旁邊畫了輔助的小圖,直接用箭頭跟主圖對應,尺寸資料全部標註在旁邊,看上去就帶著一種嚴謹理性的美感。

“這位工匠大師喜歡並且擅長描繪動物,常常用動物與主體人物進行呼應,豐富場景的劇情。譬如松下問樵這一件作品,松樹上枝葉間有一隻松鼠,松鼠偏著頭,好像也在跟樵夫一起聽書生問話。周公握髮圖,簷上這隻烏鴉直著脖子,好像在看來人是誰。”

他吐了口氣,笑著說道,“姜太公釣魚,用的是直鉤,釣的不是魚,而是人。所以鉤上應該無魚,魚應在水裡。”

他指著畫面上的一處,那裡一共畫了三條魚,兩條閉眼游來游去,意態悠然;一條靠近那根直鉤,彷彿有些好奇。

“這個原物上沒有,是我根據大師的風格進行的推測。師父你看……”

“想法不錯,畫工還有待改進。”連天青淡淡地評價。

他從旁邊桌上拿起筆,直接就在許問畫面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他改得不多,只加了幾筆,沒有改動許問的思路。

但就是這幾筆,整個畫面就宛如活過來了一樣,閒適的氣氛裡包含了一點淡淡的緊張感,彷彿正是太公子牙的期盼。

“厲害!”許問眼睛一亮,緊盯著連天青那幾筆,反覆揣摩。

“不過修復之道重想法更甚於這些鹹淡工夫,你對閔六的風格已經有了基本把握……這個雀替是什麼木?”

連天青話裡很隨意地帶出了那位工匠大師的名字,許問正在思索,突然聽見他話題一變,愣了一下,迅速跟上:“是黃楊木。”

“嗯,不錯。你先去休息,睡醒之後,我來教你楊木巧。練熟楊木巧,這個雀替就交給你來修了。”連天青淡淡吩咐。

“我現在就可以學,我一點也不困!”許問只覺得自己全身都是勁,完全可以再大戰三百回合。

“我的話是放屁?”連天青毫不客氣地斥責他。

許問這才意識到,連天青從來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他只好嗯了一聲,訕訕地準備往外走。

可能是心裡有一根緊繃的弦放鬆了,許問才走了兩步,就感到一陣強烈的睏意襲了過來。他的身體搖晃了兩下,強打精神站穩。

“就在這裡睡吧。”連天青向旁邊一指,那裡有一張小木床,是用來工作累了小作休憩的。

許問看見那張床,就覺得自己的眼睛快要睜不開了。他搖搖晃晃走過去,倒在床上,幾乎剛剛沾到被褥,呼吸聲就變得沉重起來。

連天青站在桌邊,依舊注視著那張圖紙。

閔六的畫冊就擺在旁邊,開啟著。

兩邊的畫雖然筆法完全不同,但任誰也能一眼看出來,原作的風格一致,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畫面完整,細節豐富,資料完備,隨時可以開始依此進行修復。

短短五天時間……

連天青的嘴角微微一翹,走到許問的小床旁邊,拉起薄被,輕輕給他蓋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