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正文 第六十五章 殼資源稀缺性的淡化

聽王朗興趣頗濃,袁浩不禁得意的一笑道:“老大,現今不同往昔,你知不知道現在這段時間股票發行的節奏是有史以來最快的?”

“這個我略有耳聞,聽說現在每個星期要發十來家企業新股上市。”王朗既然做了金融資產置換部的經理,對股票股權市場的瞭解也在逐步加深。

“呵呵,老大你的耳聞頗廣啊,真如你所聽到的那樣,以前股票發行節奏緩慢,排隊等候上市的企業等個三五年也不一定能排到。就算排到了,有的企業業績早就變得面目全非不符合上市標準,於是一些排在後面的待稽核上市公司就想辦法重組已經上市的虧損殼公司來變相上市。”

袁浩悠閒地拿起茶几上的咖啡喝了一口繼續道:“當時殼資源公司稀少,而想借道重組上市的公司卻非常之多,就這樣殼公司變成了稀有資 源,買殼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據說有段時間一個乾淨的殼資源公司竟然開價高達30個億,簡直是獅子大開口啊。”

“這不是提高了想要上市的公司的融資成本嗎?”王朗搖了搖頭。

袁浩一拍大腿道:“就是啊,那些借道重組上市的公司花了大價錢上市以後,就大量增發配售,一些公司甚至連資金使用用途都標識不清就大量增發募集資金,圈了大量的錢情願放在銀行吃利息,這是什麼原因,就是公司重組上市花了大成本找下家買單啊。”

“這不是搞壞了金融生態鏈了嗎?”王朗介面道。

“誰說不是,整個金融生態鏈被人為提高了成本,產生了惡性迴圈,成本一層層往下轉嫁,最後被迫買單的就是想在股市中賺些小錢的散戶股 民。”袁浩說著一臉憤慨。

放下手中的咖啡杯袁浩繼續道:“隨著股票發行節奏的加快,以往的殼資源不再變得那麼稀有,等待上市的待稽核企業堰塞湖被逐步疏通,很多殼標的公司開始降價甩賣,一些乾淨的殼公司已經跌到了10億左右。”

“這是好事啊,等不及的企業可以少花很多資金借殼上市,老百姓也能少為高成本融資買單了。”王朗覺得這一步措施相當不錯。

坐在沙發上的袁浩卻搖著頭道:“老大,事情可遠遠沒有這麼簡單,IPO稽核上市節奏加快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從區域性和全域性看都是有利也有弊。”

“哦,這又是怎麼個說法?”王朗問道。

“先不說整個金融全域性影響,就拿我們這次收購殼標的借殼重組上市來說也是利弊參半。”袁浩看著王朗認真道。

“利弊參半?殼標的便宜對我公司出資收購是好事啊,何來利弊參半一說。”王朗見袁浩如此說倒是有些疑惑。

“老大,標的是便宜了,這一點你說的沒錯,可是我們的收益同樣下降了很多。”

袁浩說著從身邊拿出一份資料接著道:“我看過洛總在去年秋季總裁會議上對此次資產置換提出的大致思路和收益評估。洛總收購的最主要前提是高科技板塊的估值保持在80~100倍市盈率,在此基礎上洛總估算出成功上市後公司所持爍星科技股權市值可以達到40億,減去支付殼標的12~15億左右的成本,盈利可以在25億左右。”

王朗聽著不禁點了點頭,當時洛總在秋季會議上就是如此分析的。

袁浩看著王朗苦笑道:“老大,就如我剛才說的今日不同往昔,隨著企業上市節奏加快,整個股市二級市場高科技板塊已經維持不了80~100倍的平均市盈率。”

袁浩舉起手中的資料繼續道:“最新的投行報告分析指出高科技板塊的平均市盈率已經向50倍靠攏,加上現在二級市場交易清淡,就算爍星科技公司上市後業績依然達到0.5元每股,公司所持的市值最多就20個億,而殼標的再跌得厲害也不會低於8億,這樣公司的盈利從25億一下變為12億左右,收益將大大縮水。”

被袁浩這麼一分析,王朗恍然大悟,這樣一算說是利弊參半還是偏了心的,要說利小弊大也不為過。

“還有洛總當時收購資金的來源也成了變數,萬能險的收緊將使洛總收購資金的一半變得無法確定。”袁浩又補充了一點。

“這麼看來政策的微微變化可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呢。”王朗思索著道。

聽王朗這麼一說,袁浩笑著道:“可不是這個理,99年那年國家福利分房向貨幣化住房轉變的紅標頭檔案有多少人讀懂讀透了?真正眼光長遠讀 懂讀透的人,現在哪個不是億萬身價,人的一生總會有數次機遇,只是看你有沒有眼光和耐心把握了。”

“那你再說說看IPO加快稽核上市對金融全域性的影響?”王朗微微一笑道。

“這個我也說不好,但IPO加快稽核對整個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的重新定位乃至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執行都有直接的影響。”袁浩看著王朗道。

“哦,說來聽聽。”王朗對此也頗有興趣。

袁浩開始回憶著道:“我們股權市場開啟之初就存在一定缺陷,當年國家為了試點只把部分股權流通上市,這樣一來流通市值就被人為縮小,因此當年的股票特別是小票就被炒的奇高。”

袁浩又喝了口咖啡接著道:“當然一些成長性好的公司,市盈率隨著公司的成長慢慢降了下來,但是這個試點給二級市場養成了一個很不好的惡習就是逢新必炒,為什麼?就是因為流通股少,市值小,資金推升容易嘛。”

“恩,這個惡炒新股確實不好,損害老百姓利益不說還影響市場穩定執行。”王朗也表示贊同。

袁浩繼續道:“之後政府為了盤活存量資產,準備讓原本不流通的股票全部流通上市,打破了原來的遊戲規則,原本人為縮小的流通盤就要重新估值,於是市場走出了5年的大熊市。後來國家讓出部分利益取得股權分置改革成功後,總算讓所有股票能夠全部上市流通,大盤也乘著經濟高速增長期走出了一波轟轟烈烈的大牛市。”

“看來當年股權分置改革是貢獻不少困難不小嘛。”王朗回應道。

“豈止是困難不小,剛開始提出要全流通上市的想法時,是提一次跌一次,一些炒得奇高的次新股累計跌去了近九成。”袁浩回憶著過去感慨道。

“最終不是在大牛市中都漲回來了嘛。”王朗笑道。

“可是隱患依然沒有完全解除啊!”袁浩不僅苦笑道。

“哦,都股權分置改革成功了,流通股可以全部上市了,還有隱患?”王朗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