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如汝所言,真是可惜了……如此才女竟歸了昏庸無能的蠻子趙與莒,而不能為英明神武的大汗陛下所用!”
“一點也不可惜!那叫螳臂當車,一介宮婢妄想抵抗天威,實乃愚昧至極!”
“王顯,此言差矣……現在她不過是被蠻子趙與莒的伎倆所迷惑罷了,本官相信,大朝統一天下已是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阻擋,待到那時,她一定會棄暗投明認同天下一家,從而為我大蒙古國效力!”對於趙嫣的趙宋宗室身份渾然不知的汪世顯還在做著趙嫣“變節”的春秋大夢,卻不知趙嫣已經在趕往前線準備收拾蒙古軍的路上。
“來……把我的家當都裝上船!”
在臨安府的運河碼頭,身著宋軍戎裝、頭戴范陽氈帽的趙嫣正在指揮著自己手下的工匠們替自己搬執行李。在離開臨安前往京湖之前,她整整帶了四大車的行李,而這些東西中除了她的衣物和首飾之外,還有她製作的一臺小型發電機和一些電報機的部件。這還不算,出於對付韃子的考慮,趙嫣還帶上了兩個多月來造船廠製作的一半鎂合金和部分氯(河蟹)水準備用以製作飛機和毒(河蟹)氣彈。
“所有東西都已上船……這下你該滿意了吧……”蕭晴指了指船上堆砌的鎂合金和氯(河蟹)水瓶不禁輕聲一笑,開始挖苦起了趙嫣:
“這麼多東西要整理到啥時候?只怕到時候你還沒準備好呢,韃子就殺到江陵府了!”
“你真是個烏鴉嘴……有我在,蒙古韃子休想攻克京湖制置司屬下的任何一個城池,就算是窩闊臺回老家請啥蒼狼白鹿來做法也沒戲!”
趙嫣的自信當然是很有理由的,自打來自劍門關的戰報傳來,她一下子就對自己充滿了信心,看來蒙古韃子也是人,用*一炸就伸腿瞪眼一命嗚呼了,更何況自己現在手裡頭有不少的氯(河蟹)氣……要是把它們用於製作毒(河蟹)氣彈,那麼等到京湖地區爆發大戰,蒙古韃子還不得死傷無數甚至是全軍覆沒有來無回?
“好吧……此次一別,真不知何日能還,來,這是蕭媞叫我拿給你的……”說著,蕭晴就從她的衣袖裡掏出了一把摺扇塞到了趙嫣的玉手中:
“這是上回蕭媞在臨安府街上炫耀的摺扇,拿著吧,有了它,就是十個韃子也難以靠近你!”
“我不會用……”
“很簡單的,你可以看看我在摺扇上綁的絹帛!”
眼看蕭晴盛情難卻,在登船之前趙嫣只好收下了摺扇。在船起錨的那一刻,她再也無法忍住自己內心的不捨與眷戀,隨著木船的緩緩開動,眼淚從她的眼裡奪眶而出:
“再見了……臨安府,我一定會回來的……”
蕭晴站在碼頭久久沒有離開,直到船漸漸在消失在了運河上……去年她們還曾經玩在一起,而今卻將天各一方,她的心裡也湧起了一絲絲不捨與眷戀,現在她只希望趙嫣這次去能夠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協助孟珙守護京湖,讓黎民百姓免受韃子的踐踏和殺戮……或許,對於趙嫣這樣的理科生來說,她實現抱負的地方絕不是皇宮,而是民間和抗蒙前線。
“莫非你還對趙嫣不放心?”正當蕭晴準備離去之時,一隻手從背後輕輕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蕭媞……你不是還得帶孩子嗎?快回去休息吧……”
“沒事,我只是看你這麼久都不回來,出來看看而已……”說到這蕭媞忽然頓了頓,然後話鋒一轉:
“今天我剛好有空……要不我們去錢塘門外的宋五嫂魚羹店品嚐一下臨安府的魚羹?”
“好呀……對了,把何老和金雪穎也叫上吧!”一向貪吃的蕭晴一聽到有吃的不禁拍手叫好。對於宋五嫂魚羹店她也早有耳聞,據說這家店的成名已經是六十二年前的往事了……
原來,宋五嫂曾經是大宋都城東京開封府的酒家婦,擅長製作魚羹,名聞一時。靖康二年(西元1127年開封府淪陷於金國之手,宋五嫂也隨著宋朝政府南下來到行在臨安府,在錢塘門外重操舊業。而根據宋代的筆記《楓窗小牘》記載:
“舊京工役,固多奇妙,即烹煮盤案亦復擅名……宋五嫂,餘家蒼頭嫂也。每過湖上(即西湖,時進肆慰談,亦他鄉寒故也。悲夫!”
宋孝宗淳熙六年(西元1179年一日,太上皇趙構乘坐龍舟遊覽西湖的湖光山色之時,宋五嫂帶著濃重的汴京口音的叫賣聲勾起了趙構對往事的回憶和思鄉之情,遂派人購買她製作的魚羹,品嚐後覺得鮮美可口,於是親自召見她向其詢問她在東京時的事以及流落到臨安府的經過,聽後非常悽然。高宗念其年老,賜金錢十文,銀錢百文,絹十匹,仍然令後苑時常進宋五嫂魚羹到宮中。據說當時訊息傳出,臨安市民爭相購買宋五嫂的魚羹,宋五嫂也由此變成富婆……對此當時的詩人朱靜佳有六言詩云:
“柳下白頭釣叟,不知生長何年。
前度君王遊幸,賣魚收得金錢。”
而寧宗時期的詩人蘇泂也曾在《寄潁季》一詩中頗為留戀地寫道:
“人來得一書,分袂兩旬餘。未擉劉差鱉,誰羹宋嫂魚。時情分向背,同氣底親疏。想見迎長節,杯行會憶渠。”
到了淳祐年間,雖然斯人已逝,然而宋五嫂魚羹店依舊是臨安市民津津樂道的地方,而宋五嫂魚羹的做法也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或許人們仍舊熱衷於到店品嚐而不是自家試做只是出於對當年往事的懷戀和對遙遠開封府的恍如隔世的記憶……
“敢問小娘子,可是來品嚐魚羹的?”在樸實無華的宋五嫂魚羹店門口,當蕭媞她們走到了店門口時,一個正在迎接客人的店小二就上前詢問起了她們的來意。
“當然……請給我們安排處四人桌……等下還有人要來!”
“好嘞!”店小二二話不說就引著她們來到了二樓的一張桌子前:
“二位小娘子,一樓已經坐滿了,你們就將就一下吧?”
“好的……”
“看來這家店的生意還真不錯!”待坐定後,蕭媞打量了一下週圍的顧客和忙忙碌碌的夥計不覺寬心了不少,與一向禮制森嚴的皇宮相比,民間可謂熱鬧寬鬆了許多。而對於那些久居深宮的宮女們來說,這些可以說是可望而不可即……以至於仁宗朝時有個宮女甚至大膽地對官家說道:
“官家且聽,外間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
對於這個宮女的抱怨,仁宗皇帝的回答也頗為有趣:
“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為渠,渠便冷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