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八十一章 成為不“作弊”的修復師(第一更)

宋代瓷業鼎盛,除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五大名窯外,西山省平陽的平陽窯、陝省耀州的耀州窯,閩省建安的建窯,西江省吉州的吉州窯,也都燒製相當好的瓷器。

在清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類稿續稿》中,曾記載道:“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窯,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

哥窯是五大名窯之一,其燒製的陶瓷器物,經染色後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也稱“金絲鐵線”、“墨紋梅花片”、“葉脈紋”、“文武片”等,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徵之一。

而龍泉窯,則以燒製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其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薄。

到了南宋時,曾在唐和五代盛極一時的越窯青瓷業已凋零,唯有龍泉青瓷質量顯著提高,馳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色,就是在南宋龍泉窯中燒製成功,並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頂峰。

“修復的難點,還是在這條堆塑龍的修復上。”

向南坐在工作臺前,看著眼前這件南宋龍泉窯蟠龍瓶四處散落的碎片,心裡暗暗想道,“還有上色仿釉這一塊。”

千萬不要以為你看到的是單釉色瓷器,它就真的是單釉色了,實際上,這件看上去淡青色的南宋龍泉窯蟠龍瓶,不同部位上的釉色有著極其細微的差別。

如果修復師只調製出一種顏色,來給這件蟠龍瓶上色的話,有一些部位是的色調是吻合了,而另外一些部位,則很容易就能看出細微的色差來。

“倒也不復雜,就是多耗費一些時間罷了。”

向南想著,不同部位的釉色有細微差別,那就只能透過不斷調整顏料配比,不斷試色的方法來解決了。

把整件器物的修復過程在腦海中過了一遍,並提前對重點、難點給出瞭解決方案,向南這才開始動了起來,“開始動手修復吧!”

四號修復室裡的其他三個人,雖然都在低著頭忙著自己的事情,看上去一副很認真的模樣,實際上,他們的注意力一直都留了三分在向南的身上。

尤金鳴自不用說,他一直都很佩服向南這個人,年紀輕輕,不但成為了古書畫修復專家,而且古陶瓷修復的技術也這麼厲害。

他參加過長安古陶瓷修復技藝大比,自然知道這個比賽的水平有多高,因此,向南能在一大群資深修復師都參加的比賽裡,穩穩地拿下了第一,修復技術自然十分過硬。

尤金鳴雖然知道向南厲害,可也沒有親眼見到過向南修復古陶瓷,此刻向南就在眼前工作,豈能不好好觀摩一番?

說不定就能從向南這裡,學到什麼了不起的修復技術或者修復手法呢!

那個修復師石強,對於向南能有這麼大的名聲,那是持懷疑態度的。

“要是我能天天跟著劉其正、孫福民這些老專家身邊,我也成專家了。要是我的老師是江易鴻,那個什麼古陶瓷修復技藝大比,說不定我也能拿個第一。”

他一邊拿著砂紙,漫不經心地打磨著手裡的一個龍泉窯蓮瓣碗,一邊忍不住又瞥了向南一眼,在心裡暗暗想道,

“還想修復碎得看不出形狀的蟠龍瓶,裝什麼蒜啊,恐怕一個月你要走了,也修復不完!”

而在另一邊,那個實習生覃小天倒是沒這麼複雜的想法,他一邊清洗著古陶瓷碎片,一邊不時轉頭看了看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