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存在是因為他們有了孩子,不論是兒是女,如果說你沒有孩子,你是不能被叫做父母的,當然古時候也有父母官一說,百姓們的父母,這個不論。
大多數情況下,父母對於子女是呵護的,引以為傲的,假如一位父親,他在單位是位小領導,日常被恭維著,他一定曉得別人是討好他,因為他的職位而心存敬畏,但是如果有人誇獎他的孩子,那他一定不會那麼覺得,他可能會表面上謙虛著說那孩子不成器,這這那那,但是他心底是高興的,這比給他漲工資還要高興。
當然還有就是到處去誇獎自己的孩子的,他們心裡會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全天下最優秀的孩子,其實他們自己也是不會相信的吧,有時候可能是真的沒什麼好值得驕傲的,所以把一切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到處去炫耀。
我的大學老師們,就經常性的在課堂上提起他們的孩子,記憶深刻的有一位語文老師,她有一個兒子,在她的課堂上每句話,必定會有她兒子的事蹟在,當然她沒有說自己的孩子有多優秀,而是從母性出發,心裡基本被孩子沾滿了;同樣的還有一位慈父,那是位英語老師,瘦瘦高高的,看上去挺威嚴,但是在他的英語課上,也是離不了他的寶貝女兒,每當談起他的女兒,整個人都變得柔情似水。
我們從大自然的角度來看,先是和人類相似的哺乳類動物,他們的存在。最普通的小貓小狗,之前有提到的我家的一條土狗,她生育了那麼多胎,每次都會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但是她選擇不了孩子們的命運,最後也就不怎麼管了。再說大一點的,老虎,我們有虎毒不食子,但是老虎對於孩子的管束貌似比人類要單薄很多。
接著說不是哺乳類的,因為畢竟哺乳類動物有一個哺乳期的存在,那是培養感情的最好方式。這裡講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小蝌蚪找媽媽。我們都聽過這個故事,沒人好奇為什麼小蝌蚪會被媽媽拋棄嗎?我們也曾續寫過故事的結局,但是那麼多青蛙,哪個是他媽媽?這和人類存在很大差異!
最後講一講分裂,至於透過分裂繁衍的生物,就不存在這父母子女一說了,這就完全打破這整個話題,可以說是在話題之外,但不防做個類比,舉一個很小的例子,變形蟲透過分裂產生了一個新的,獨立於自身之外的一個生物,他們之間的關係在哪裡?我們會定義原先那個變形蟲為母體,剩下的為新生體,但是你說讓新生體喊母體媽媽,這件事應該是荒謬的。
之前也講到,哺乳是一個很好的感情交流與培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生兒會產生依賴,因為這是他的生命之源,但是在兒女逐漸長大過程中,父母所做的事情會不會讓兒女們與他們漸行漸遠?
我們聽過笨鳥先飛,不久前卻流行一段話:有一種笨鳥,他們自己不想飛,於是下了個蛋,孵出個小鳥,讓小鳥先飛。暗諷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存在問題。
作為一個孩子,因為我自己曾未有過想要孩子的想法,所以在父母離世之前,我都是孩子,我們沒有選擇地出生,沒有選擇地接受,但我們會有選擇地放棄。
至於放棄什麼時候,那可以是生命!
天下之大,人類只不過是一小撮,而我們卻試著去定義全世界,可笑。
父母有時候也很可笑,他們就像人類一樣想去定義孩子的全部。
晚安,世界!
晚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