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不打算招攬夏侯淵,亦或馬超在晉國為官的原因,是經過多方考慮的。
夏侯淵馬超這些曹魏將領,這些年來和晉國交戰頗多,死在他們手上的晉軍將領兵士不是個小數目,晉國軍中尤其是中下層士兵,對曹魏將領心中是有仇怨的。
為了安撫這些兵士,袁熙明明知道招攬夏侯淵可能得到的不少好處,但總體看來是得不償失的。
其實這個時代,招納降將是很普遍的事情,畢竟兩邊大戰,死的都是兵士,上層將領並不在乎,主公更加無所謂了。
這才是諸候間的慣例,也是為什麼關羽趙雲當初殺了那麼多曹魏將領,曹操仍然試圖招攬他們的緣故,畢竟在一統天下面前,一員大將可比萬千軍士重要多了。
但袁熙卻不能這麼做,他走的是中下層路線,若是招攬馬超夏侯淵這樣的將領,如何向擁戴自己的兵士百姓交代?
但一直養著夏侯淵也不是辦法,思量過後,袁熙終於是想到了讓夏侯淵去開拓外海這個主意。
夏侯淵即使有異心,袁熙也不過損失些船隻,而且以魏國地處益州的位置,夏侯淵根本無法回去,除非他能繞過從印度洋到暹羅,然後翻過喜馬拉雅山脈北上進入益州。
以這個時代的出行限制,這顯然是不現實的,袁熙從根本上封死了這種可能,所以夏侯淵最後的十有八九,會接受袁熙的條件,帶著船隊去探索中美洲。
這兩年袁熙已經找到了不少願意出海遠洋的水手,其大部分都是北地胡漢邊民,從烏桓匈奴,到鮮卑高句麗的部民都有,這些人雖然能吃苦耐勞,但是極為桀驁不馴,需要一個領導力出眾的將才去帶領他們。
但袁熙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糜家甄家商隊之中,倒是有不少經驗豐富的頭領,但他們畢竟只是出身民間,而探索遠洋,則是要行使軍事化管理,以防止可能的暴亂和騷動的。
袁熙也是昨日突然記起夏侯淵來,才將兩件事情聯絡到了一起,他越想這件事情越是靠譜,深感解決了一樁大事。
不過數日之後,袁熙卻又遇到了另外一樁麻煩事情。
夏侯氏又來了。
因為糜夫人一直掌管和漢南國之間的通商商路,所以這幾年夏侯氏和糜夫人越發熟悉,也在幾件事上幫了糜夫人不少忙。
糜夫人自然夏侯氏是有所求的,但她為了透過漢南國交易晉國這邊需要的特產,也不能直接得罪對方,當初糜夫人也寫信過給想袁熙詢問如何做,袁熙當初回答是拖著。
結果這一拖就是三四年,但夏侯氏顯然對安葬夏侯淵一事異常執著,每年都都跑來壽春疏通關係,連帶著和吳夫人也混熟了。
吳夫人雖然知道內情,但是礙於袁熙沒有發話,也只能瞞著夏侯氏,不過兩人關係倒是越發見好,結果今歲夏侯氏乍聞吳夫人去世的噩耗,便馬上從長沙趕來弔唁。
彼時吳夫人早已經下葬,夏侯氏去了墳前拜祭之後,卻是打聽到了晉帝正在城中,當即明白機不可失,自己這次再當面請求,晉帝難道還能拿當年的話搪塞自己?
袁熙接過大喬手裡遞過來的夏侯氏名刺,不禁嘆道:“這位夏侯夫人,倒還真是執著啊。”
“看來當年夏侯淵對她的養育之情,確實讓她難忘吧。”
大喬輕聲道:“聽說那時候饑荒甚是艱難,夏侯將軍為了省下口糧食,自己的兒子都被餓死了,夏侯夫人也是心中一直很耿耿於懷吧。”
“要是陛下不給她一個明白,只怕她一輩子都過不安穩呢。”
袁熙用手輕敲桌面,嘆道:“我多少還是有些顧慮的。”
“她要是知道夏侯淵未死,回去讓漢南國和我交換條件,那我也很為難啊。”
大喬出聲道:“主公如此忌憚夏侯將軍?”
“他既然能被主公打敗,應該沒有多大威脅吧?”
袁熙搖頭道:“我是擔心他會給漢南國不切實際的幻想。”
“漢南國那邊,其實我是下了心思的,軍中一號人物關羽欠了我很多情分,所以只要關羽在,漢南國就不太可能和我撕破臉。”
“這種狀態,對於兩國是最好的,隨著時間過去,兩國實力差距只會越來越大,等老一輩的官員將領逝去,漢南國無力發展,遲早會併入晉國。”
“但若是漢南國得了夏侯淵,一切便不同,即使他們不和魏國勾結給我造成麻煩,但漢南國擴張的勢頭,也會出現變數,而我不希望這種變數出現。”
“說我度量狹小也好,說我對盟友卑鄙也好,我處在這個位置上,就要未雨綢繆,防止對晉國不利的事情發生。”
“所以我不可能對夏侯氏承諾什麼,若讓她知道夏侯淵在世,還被我發配去航海了,誰知道她會不會回去攛掇漢南國,打下交州海港,找條海船去接應夏侯淵回去?”
大喬失笑道:“陛下這也太慎重了!”
“她一個女子,如何有那麼大本事幹預國事?”
袁熙出聲道:“現在不行,將來未必不行。”
“我猜測將來她的女兒,很可能會是漢南國王后,那自然能干預到。”
大喬心道這又是觀星觀出來的?
她想了想,說道:“既然陛下知道了,那何不想辦法阻止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