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裡嗎?”
“應該是這裡吧...”
“希望是這裡!”
徐茫站在一間辦公室前,他想看看掃描隧道顯微鏡,而牛津大學正好就有掃描隧道顯微鏡,鑰匙在馬特麗教授手上。
嘭嘭嘭,
一聲請進後,
徐茫趕忙推門而入,看到一位中年女人站在一塊黑板前,上面寫滿了各種各樣的算式。
“咦?”
“徐教授?”
馬特麗看到是徐茫後,不由愣了一下,隨即換上了一副笑容,問道:“徐教授找我有什麼事情嗎?”
“嘿嘿...”
“馬特麗教授您好。”徐茫笑呵呵地說道:“我找您主要是瞭解一下掃描隧道顯微鏡。”
“掃描隧道顯微鏡?”
“這和你所研究的氣態碳環有關嗎?”馬特麗教授好奇地問道。
“沒有必要的聯絡,就是單純的好奇,想要了解一下。”徐茫笑嘻嘻地說道:“不知道馬特麗教授願不願意,我想這個要求應該很簡單吧,不是很難...”
馬特麗點點頭,認真地說道:“徐教授難得開口,我怎麼也要幫你做到。”
片刻,
馬特麗就帶著徐茫前往了實驗室。
起初以為需要走上一段路程,結果就是開啟門,然後走到對面的那一扇門裡面。
之前徐茫大概知道掃描隧道顯微鏡情況,一根探針慢慢地透過要被分析的材料,電荷被放置在探針上,一股電流從探針流出,透過整個材料,到底層表面。
當探針透過單個的原子,流過探針的電流量便有所不同,這些變化被記錄下來。
原理是電流在流過一個原子的時候有漲有落,如此便極其細緻地探出它的輪廓,透過繪出電流量的波動,人類從此得到單個原子的網格結構圖。
道理都懂,
但懂和操作是兩碼事,就好像小曼知道自己是飛機場,也想要變得大一些,可這不是說大就大的,從平到大存在一個過程,就算看到了很多書,告訴小曼很多變大的技巧,可操作起來就是大不了。
理論和實踐,
不一樣!
“STM擁有兩個工作模式,恆電流模式和恆高度模式,在一般情況都是採用恆電流模式,這種工作方式獲取圖象資訊全面,顯微圖象質量高。”
“當然...恆高度模式也有特點,透過隧道電流獲取顯微影象,而不需要光源和透鏡。”
停頓片刻,
馬特麗接著說道:“STM有幾個應有,掃描我就不說了,除了掃描之外,STM可以用來發現表面各種結構上的缺陷和損傷,並用表面澱積和刻蝕等方法建立或切斷連線,以消除缺陷,達到修補的目的,也就是探傷和修補。”
徐茫連連點頭,此時的他早就開啟了記憶模式,把馬特麗所講的內容全部記在了腦海中,順便複製著說明書上面的基本引數。
“馬特麗教授?”
“這臺裝置在哪裡買的?”徐茫問道:“似乎...看起來好像是自己造的。”
“對!”
“我們提供圖紙,然後工程學院幫我們造。”馬特麗笑道:“這臺STM差不多是全世界解析度最高的之一,得到過最佳創新獎,還幫助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進行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