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十七

張善德說:“回皇上,這石頭上的樹,同御花園的老楸樹一個模子!”

皇上大喜,低頭看個仔細,抬手摩挲再三,說:“哦,難怪朕覺著在哪裡見過哩!像,真像!看,樹下壘的土都像!”

陳廷敬並沒有見過御花園的老楸樹,那兒是後宮禁苑,不是臣工們去得了的地方。他只聽說御花園裡有棵老楸樹是皇家供奉的神樹,每年需從奉天運來神土培在樹下。明珠他們自然也沒見過那神樹,在場的只有內監張善德有緣得見。

大臣們都向皇上道了喜,高士奇說的話最多,無非是天顯祥瑞,皇上萬福之類。皇上笑道:“高士奇,你剛才還在說陳廷敬戲君啊!”

高士奇嘿嘿笑著,並不覺著難堪。皇上回頭望著陳廷敬,說:“陳廷敬,你這塊石頭,朕收下了。真是祥瑞啊!朕要把它好好兒收藏著,讓它時刻給朕提個醒兒!你起來吧。”

陳廷敬謝恩起身,暗暗吐了口氣。皇上高興起來,也就想到了陳廷敬的好處。陳廷敬當年入翰林沒多久,就隨衛師傅侍候他讀書,差點兒讓鰲拜要了性命。他親政之後,陳廷敬依舊朝夕進講,終年不輟。

皇上沒有再坐下,只說:“富倫的摺子朕看過了,他還算曉事,知道錯了。他這回上的摺子看來有理。”皇上說完,起駕回了乾清宮。

恭送了皇上還宮,明珠等方才同陳廷敬道了乏。明珠朝陳廷敬連連拱手,說:“富倫多虧了陳大人,不然他栽了自己都不知道哩!您我同富倫都是老朋友了,真得謝您啊!”

陳廷敬沒來得及客套,高士奇在旁說話了:“是啊,陳大人無意間救了富倫大人。”

陳廷敬笑道:“士奇可是話中有話啊!無所謂有意無意,事情弄清楚了,富倫大人就知道怎麼做了。畢竟是皇上欽點的巡撫嘛!”

高士奇也笑著說:“我哪是話中有話?陳大人敢指天發誓說您是有意救富倫大人?”

張英出來打圓場:“士奇說話性子直爽,陳大人宅心仁厚。”

陳廷敬本來就不想同高士奇計較,聽張英如此一說,打著哈哈就過去了。

這時,張善德領著幾個公公回來取石頭。張善德望著陳廷敬笑道:“陳大人可真會疼小的,這宮裡頭稀奇玩意兒多的是,卻還要弄塊不值錢的石頭進來。還真不知道往哪兒擱哩。”

高士奇笑道:“張總管快別說了,這石頭可是皇上讓留下的,您剛才還說這是天降祥瑞哪!您再多嘴可就是抗旨了。”

張善德內心其實並無怕意,卻連忙鐵青了臉,說:“高大人,您玩笑可不能這麼開啊,小的還要留著腦袋效忠皇上哩!”

說話間,兩個小公公已把一口箱子抬出去了。張善德同大夥兒拱拱手,出了南書房。

沒人再說石頭的事,都坐下來看富倫的摺子。好像大家都忌諱提起這石頭,生怕朝那箱子瞟上一眼。陳廷敬忽然覺得這箱子放在這裡很礙眼,便叫人先抬出去了。他悄聲兒吩咐人抬箱子的時候,南書房裡的人都只作沒看見。陳廷敬揣摸著,也許大家都已猜到,他在德州遇劫必定是富倫在搗鬼。那麼皇上肯定也會猜到這層,只是嘴上不說罷了。這正好應了陳廷敬的料想:富倫他是參不倒的。

午後,陳廷敬出了南書房,回到翰林院。出門這麼些日子,翰林院自然也積了些事情。回事兒的接二連三,也有無事可回單想說幾句體己話的。陳廷敬坐在二堂,見誰都滿面春風。翰林們無非做些編書、修史的事,日子過得清苦。可這些玉堂高品,說不定哪天就平步青雲了。也很有人小瞧這些翰林,都不拿正眼看他們。陳廷敬是翰林班頭,他卻從來都是看重他們的。

直忙到日頭偏西,陳廷敬方才出了翰林院。出了午門,上轎走了不遠,大順湊到轎簾邊說話:“老爺,我說件事兒,您可別受驚啊!”

陳廷敬今兒在宮裡就是提心吊膽的,不知這會兒又出什麼事了?忙問道:“什麼事?說得這麼嚇人。”

大順說:“珍兒姑娘真的跟您進京來了!”

陳廷敬可真嚇著了,張皇四顧:“啊?!在哪裡?”

他順著大順指的方向望去,卻見珍兒遊俠裝束,不遠不近地跟在後面。珍兒見陳廷敬從轎裡伸出頭來,趕緊扭身跑開。陳廷敬吩咐劉景追上去,說是女兒家的獨自在外怎生了得!

劉景追回珍兒,回到轎前。任陳廷敬怎麼好言相問,珍兒只低頭不語。無奈之下,陳廷敬只好說:“先找個地兒說話吧。”

大順知道附近有家客棧,便領著大夥兒去了。進了客房,陳廷敬說道:“珍兒,這叫我怎麼辦呢?”

珍兒說:“我有手有腳,能自己掙吃的,不會連累您的!”

陳廷敬急得直搓手。大順笑道:“老爺,我說您就把珍兒姑娘帶回家去算了。人家可是不要命地跟著您啊!有錢有勢人家,誰不是三妻四妾的?”

劉景和馬明怕珍兒聽著生氣,朝大順使著眼色。陳廷敬瞟了眼大順:“什麼時候了,你還有心思開玩笑!”

不料珍兒聽陳廷敬怪罪大順,竟傷心起來,低頭垂淚。陳廷敬忙說:“珍兒,你就在這裡暫且住下,別的話先不說。”

陳廷敬回到家裡,悶悶不樂。月媛早聽大順說過,富倫本是貪官,老爺不僅不敢參他,還想法子成全他。她以為老爺是為這事兒煩惱,不便多嘴勸慰,只小心侍候著。陳廷敬胡亂吃了些東西,就躲進書房裡去了。連連幾日,陳廷敬回到家裡總是愁眉不展。大順他們知道老爺的心病,卻也只能乾著急。

這日大早,皇上照例在乾清門聽政,陳廷敬代富倫上了那個奏摺。皇上早知道事情原委了,如今只是按例行事。聽陳廷敬奏完,皇上降旨:“山東巡撫富倫知錯即改,朕就不追究了。富倫有兩條疏請,朕以為可行。富倫疏言,山東累民之事,首在稅賦不均。大戶豪紳,田連阡陌,而不出稅賦,皆由升斗小戶負擔。朕準富倫所奏,山東稅賦攤丁入畝,按地畝多少負擔稅賦。這一條,朕以為各省都可參照。富倫還奏請,山東往後遇災救濟,不再按地畝多少發放錢糧,要緊的是活民。救災就是活民,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卻被下面弄歪了,還編出許多堂皇的理由。朕以為這一條,各省都要切記!”

陳廷敬不急著謝恩起身,繼續說道:“臣在山東看到,從勘災、報災、複核、復報,再到救濟錢糧發放,逾時得一年半到兩年,真是匪夷所思!辦事如此拖沓,朝廷錢糧到時,人早餓死了。”

皇上事先沒聽陳廷敬說到這事,便問道:“陳廷敬,你說說癥結出在哪裡?”

陳廷敬回奏:“手續過於繁瑣!加之戶部有些官員不給好處不辦事,故意拖延!”

薩穆哈聽著急了:“陳廷敬,你胡說,我戶部……”

皇上大怒:“薩穆哈,你放肆!陳廷敬,你說下去!”

陳廷敬道:“臣以為,災荒來時,朝廷應嚴令各省從速勘實上報,戶部只需預審一次,就應火速發放救濟錢糧。為防止地方虛報冒領,待救濟錢糧放下去之後,再行復核,如有不實,嚴懲造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