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四章 又見

第七十四章 又見

之前從清安寺那邊的泠瑟軒分開後,張溪囑託自己隔兩天再來一趟長幹裡的的泠瑟軒一趟,說是茶葉還有改進空間。

一大早,泠瑟軒就派了輛馬車過來,劉義符坐在泠瑟軒過來的馬車裡,駛向長幹裡,說來也巧,泠瑟軒安排的施粥地點正好在丹陽郡城附近,不過張溪讓先去長幹裡的泠瑟軒,有些事情想和劉義符交代,那施粥賑災大概也是下午的事情了。

馬車行駛有一會後,劉義符遠遠地看到了大航,一座巨大地拱形橋浮在水面上,非常的顯眼,劉義符心裡一動,吩咐車伕從浮航上走過去。

這座橋正是之前提到過的朱雀橋,朱雀橋在建康一直都是重要象徵,一般的梟首示眾都是掛在城門上,客商來往,吞吐巨大,而在此間,梟首示眾的都會掛在朱雀橋這邊。

更重要的是,這座橋連線的兩岸御道是直通建康臺城的中軸,對的,你沒聽錯,後世如同紫禁城一般修成左右對稱的宮殿範本,在這個時代的建康皇宮就有了先例。

此時的建康與漢代長安洛陽以及後世大唐王朝的長安都有著很大不同,建康除了皇宮星羅棋佈,層次分明,修建的一絲不苟,格局也是仿照的曾經的中京——洛陽城,但是在宮城以外的居民區和商業區的區的劃分卻並不明顯,這又和曾經的洛陽城不太一樣,這種佈局也是因為建康此地和洛陽那種平原地帶不同,丘陵,河流把建康周圍分割成一塊一塊,為了充分利用土地,順應地理條件,因地制宜,所以一開始並未像洛陽那般如同棋盤一樣,把城裡面的坊市分割成大小近乎一樣的模式,商業區和居住區嚴格區分管理。

所以“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這般的長安、洛陽景象在此時的建康註定是看不到的,硬要比較的話,此時的建康更像是宋代的東京城,坊市交融林立,既是商業區,又是住宅區,看著迎風飄蕩讓人眼花繚亂的幌旗,聽著走裡串巷的貨郎的吆喝聲,人來人往,摩肩擦踵,劉義符不禁感慨,不愧是都城,有些地方繁華程度有後世CBD的感覺了。

建康城,現如今比後世繁華的大唐王朝的都城都要來的大,城市裡的常駐人口也比那時候多,城市的活力也無可比擬,每天吞吐的人流量讓這個龐大城市的人們的精神面貌顯得無比的自信,此時的建康城就是全世界最為繁華、最為先進的城市,沒有之一。

古人特別喜歡種那些有象徵意義的樹,就比如說柳樹除了詩詞歌賦裡面有“留”的說法,還有能驅災辟邪鎮宅的用處,槐樹從先秦時候就有“宮槐”之說,“槐鼎”比喻“三公之位”,是“公卿之樹”。

再比如說沿著這條主御道一直向北一直走下去就能看到建康皇宮,而皇宮的宮牆外種著的是橘樹,橘子,又叫桔子,取吉利之意,宮牆內則種著石榴樹,石榴樹在此時的世俗看法裡有辟邪之功效,同時石榴本身也象徵著紅紅火火,多子多福,見一斑而窺全豹,一些講究的東西就蘊含在某些不起眼的諸如種什麼樹一類的小事當中,看似隨意,綠化效果也不錯,實則大有深意,細究起來真的不得不歎服古人的縝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