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斌和趙讓兩人帶著大將軍等人一邊走,一邊講解。
聽說大橋長度足有1.4萬公里,大將軍更驚呆了。一座橋的長度就如此,而光明界的直徑,也才五千公里!一週大約1.57萬公里。
也就是說,這跨海大橋長度,差不多能繞光明界一圈!
而這只不過是大洋集團諸多工程中的一項。
不過大將軍觀察許久,漸漸發現一個問題:“你們工程建設過程中,為什麼不用高手建設?反而用如此複雜的工程機械?
如果用高手建設,速度會更快、效率會更高吧?”
曹斌笑道:“張總說過,法術只能是輔助。實際上,‘直接’用法術建造的道路,只能使用幾個月就會出現問題。
我們對法術的本質掌握的並不多,所以用法術形成的道路結構鬆散,全靠法術支撐。而法術是有時效的。
另外就是用法術‘間接’建設了。還是說道路吧,用撼地術夯實地面是可以的,但這樣的話效率並不比工程機械優秀、效率也不行,質量最成問題。
機械不會疲憊,主要保養和除錯就好。工程機械可以做到質量始終如一;但高手很難讓幾千、幾萬公里的品質保持一致。
但人是會疲憊的。
還有就是成本問題。用高手的成本,需要消耗靈石、丹藥,但用工程機械,消耗的卻是燃油。其價值相差三千倍之多!”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曹斌卻不會說:技術技術,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進步。不過這是大洋集團的核心理唸了,卻是不宜對外宣佈。
技術,是需要積累的,沒有什麼是一蹴而就的。不能說眼下的技術有點雞肋就不用了,那技術永遠無法進步。
大洋集團能夠勘破法相的秘密,本身也是因為對技術的持之以恆的追求所取得的、必然的成就。
以大洋集團的發展情況,就算今天不能勘破法相的秘密,明天也一定能。這就是根基的好處。
不像別的聖地啊、國家啊,除非有什麼‘意料之外的幸運’,不然幾乎不可能自己勘破法相的秘密。
總之趙讓在旁邊又補充了幾句,大將軍才緩緩點頭,但是看著眼前繁華的場面,大將軍眼神中還是有無限的震撼、嚮往。
親眼看到了,才明白差距有多大。怪不得文明世界對自己等人如此不屑,怪不得自己想要和大洋集團合作卻被安排來觀察——你先觀察後,我們再談。
不觀察一下,根本就無從談起。
又在這裡觀察了兩天,大將軍也慢慢學習文明世界的語言——其實是大洋集團的語言。
大洋集團的語言,就是棲霞之國的語言,與東方世界的發音等等還是不同的,甚至有不少文字也有差別。
但如今大洋集團強大,加上很多技術標準、修行標準(主要是法相、新的法寶)都用大洋集團的話語註釋,所以現在大洋集團的語音已經是文明世界重要的語言分支之一,而且是影響範圍最廣的——這個、沒有之一。
基本上可以這樣說,大洋集團的語音,正在向世界語靠攏。
當然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大洋集團的語言發音、文字等,也在向外界借鑑、改正。
不同的發音、意思、文字結構等,對於日常交流問題不大。但在修行方面、尤其是功法等方面,往往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比如說‘幾’和‘幾’。‘幾’是一個象形字,其結構就是茶几等工具形狀。如果計數,‘幾’才是正確的,這是一個會意字。
還有‘後’和‘後’。‘後’是‘司’的反變形,有掌控的意思;如果方位詞,要用‘後’。你不能說‘皇後/後土’、只能說‘皇后/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