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崇禎皇上只看了一遍就明白了。
多爾袞寫這封信有點虛偽,說辭也牽強,還丟擲了兩位皇子讓他到清營赴宴議和,說慶祝他們父子團聚,實際有要挾的意味,引誘他上當。
明顯是一個大坑。但崇禎沒有多言,看完信只是微微點了點頭。
命王承恩,準備好筆墨紙硯,在信上直接寫了幾個字:來信朕已拜讀,三日後準時赴宴,詳議和談之事。
然後把崇禎的名字寫上,日期寫上,然後把大明的玉璽也蓋上,以示鄭重。
在王承恩和洪承疇驚愕的目光中,崇禎把這封信命王承恩遞給了洪承疇,「多謝攝政王美意,請洪使臣轉告你家王爺多爾袞,三日後朕定然按時赴宴。」
洪承疇有點發傻。
太出乎意料了!
崇禎不應該先讓他迴避候著,然後和王承恩等文武商議對策,竟然這麼痛快的就答覆了?
本來洪承疇厚著臉皮還準備了很多說辭,來時還一路背書,打算遊說崇禎,一定要答應和談,答應三日後親自去海邊赴宴。
不管怎麼說,現在他是大清朝臣,當然得為新主子效力,至於老主子只能當成回憶了。
可是沒想到,皇上慨然應允了,絲毫沒有猶豫,這一下令他有點措手不及,自己準備那一套詞全都用不上了。
洪承疇接過回信之後起身告辭,雖然見到崇禎只有一頓飯的功夫,但是也沒有再待下去的必要了。
只是他不知道先邁的哪條腿,這一趟出使山海關竟然如此順利?
不會有什麼變故吧?
這時崇禎對著他的背影頌了一首詩:「王師已喪孤臣在,國土難全血淚餘。千年若化遼東鶴,飛越燕山戀帝居。」
洪承疇聽到這裡,腳步踉蹌差點跌到地上……
這首詩出自洪承疇之手。
這是4年前,松錦之戰戰敗洪承疇被俘的時候,在大清牢獄之中,留下的一首絕命勵志詩。
那時的洪承疇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戰敗不可怕,做俘虜也沒什麼了不起,斷頭是榮光。無論如何絕不能投降***,我洪承疇生是大明之臣,死為大明之鬼!
回想在大明朝的日日夜夜,上朝面君的朝朝暮暮,統帥千軍萬馬的豪橫,為皇上出謀劃策的豁達,洪承疇心潮澎湃。
承蒙皇上不棄,我洪承疇才能夠施展抱負,上馬逐流賊,提筆安天下。曾經是何等的輝煌?皇恩如此浩蕩,豈能作變節的貳臣,人鬼不齒!
洪承疇揮毫落紙,寫下了這一首讓他自己都感動到落淚的絕命詩。字裡行間洋溢著一個大明重臣的錚錚鐵骨,和拳拳忠心。
寫完以後洪承疇把筆扔了開始絕食,誰來勸降也不成。什麼祖大壽,三順王,范文程等等,全都被洪承疇給罵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