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章 老成弟弟

當後媽說第二日帶元黛去趕集散散心的時候,元黛那叫一個高興,一跳高萬丈:“趕集去?什麼時候?”

看著興奮無比的元黛,後媽無奈的笑了,道:“明天早點起來。”

“來”字還未脫口,就見元黛蹭的跳起來,喊道:“一定!”然後竄出門回了自己的小屋,她一路奔一路道:“我現在要早點休息養足精神以長壽,養生書上都是這麼說的!”

後媽一臉和藹的笑容,淡淡看著她遠去的背影。

彼時已是三載時光過去,不必說那勞什子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時光一直是一去不復返的,這從來都毋庸置疑。一開始元黛還沒有發現蘇願之這身子是這樣的好看,一開始她還自認為自己虧了,穿越過來到了一個眼睛雖然挺好看,但是塌鼻子娃娃臉的小孩兒身上,結果這三年還沒女大十八就變了,出落成了猶如待放花苞的少女,曾經的假小子不再,身上的每一寸面板都散發著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不算寬裕的生活也絲毫沒能影響少女美麗的綻放,鼻子也挺了臉也變長了,不肉乎乎的了,面板很白,一處痘痘什麼的也沒有。

後媽看著元黛,嘆了口氣,如若不是災難的來臨,元黛現在的生活,理應是更美好的。她挪開目光,發現小兒蘇秉正在不遠處看著她,她笑著招手讓蘇秉過來了。

蘇秉也長大了,現下雖年方六歲,卻已能熟背誦四書五經,而同時,他還可知文意的十之八九,因為只要如此,蘇欽便會很開心,蘇秉很會討爹爹歡心。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一點上的道理,應也是差不多的。

一向有改不掉的賴床陋習的新時代少女元阿黛,難得的遵守了一回承諾——實在是悶壞了,次日一大早,她就收拾利落了,坐在了飯桌前。奈何,因著她愛賴床且不守諾的惡習已經“深入人心”,昨天她所言,竟沒一個人當真——此時此刻,連周大娘都還沒起床。

元黛鬱悶了,拽了兩隻破口碗一手一個一下一下猶如漏斗聲聲敲著。

既起來了,離開了美妙的夢鄉,人身體上的每一處也跟著一起清醒了,尤其是——胃。

肚子一次又一次的唱響空城計,元黛只得挪開身子站到鍋前,蹙著眉頭研究了好半天——最終當然是放棄,新時代的年輕女性怎麼會擁有下廚房的技能?不得已,她丟了破碗和廚具去敲周大娘的門。

周大娘自然是驚奇萬分,真真是“太陽打西邊兒出來了”。訝異之餘,她依然很快麻利的起床、梳洗,然後給這個長在小村卻什麼活兒也不會的“小姐”做早飯。

鎮上集市隔半月一開,各類商品應有盡有,鎮裡鎮外的人們都起早聚了來,熱鬧非凡。猶如上燈時節般的景象,人頭攢動,車水馬龍。

元黛的個子不高,倒方便了她鑽來鑽去的,但因為原先曾險些走丟一回,被周大娘死死拽著手不肯松,手心都出了一層汗了,也還是不放,於是元黛只得作罷。

走丟?都多大人了還會走丟?元黛快要鬱悶死了,當年不過是稍微跑遠了點兒,就讓他們一個個的一驚一乍的,真是搞不懂。

作為新世紀穿越過來的未來人類,不得不說的是,她從未逛過街。

逛街,按理說,按近代史上舊公元時候的記載來說,女人是很愛逛街的,逛街會使她們非常的快樂,她們能在逛街的經歷中,拋卻一切會使自身不快樂的憂鬱因子,將身心全全投入,樂在其中。

然——新世紀的人的人生,除了學習和工作已再無其他,因為逛街需要國家日常補助人民的資金之外的錢,要錢吧你就得上班,而終於到了七十歲可以休息的時候,你還得幫著帶孫子,譬如她上輩子的小時候,就是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帶大的。只不過是天有不測風雲,爺爺奶奶偏向了那個第三者,外婆病重,外公幫著照顧,這般,元黛才真正的成為了沒人管來沒人要的小孩。

說來也是奇怪,她上輩子的爸工作如此之忙,卻還有時間出軌,出軌後還有時間倒騰離婚各個事項,離婚後還要再結婚,再結婚後還要忙著天天吵架,難道別人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他一天四十八個小時嗎?

反正元黛是沒有時間逛街的,爺爺奶奶又相繼病重去世,單帶那臭小子,就夠她受的了。每每後媽讓她上網逛街,她都是焦頭爛額,一邊應付著被那些個依舊保留著上千年的重男輕女傳統的爺爺奶奶慣壞了的臭小子,一邊還得和這個破網破電腦置氣。

其實,後來那個第三者就算不放煤氣,估摸著元黛上輩子那般活法,也活不過五十歲,畢竟,新世紀的人不比舊公元的人,因為過度操勞,人活的都不長久,所以國家只得逼迫人們不斷的傳宗接代,每家派下任務,一家兩個起,不生就各種嚴限,這使得家家戶戶忙工作的同時,還要拼命的負責生產工作,而像元黛上輩子的那個第三者後媽,一口氣生仨的,那都是要給予獎勵的,然獎勵還沒拿到,某人就殺千刀的放了煤氣。

鎮上有兩層高的樓,元黛一副從沒見過的樣子——其實也的確如此,上輩子只見過一兩百層使人們終日不見天日的高樓大廈,這輩子只有一層樓高的鄉下破屋,這兩層樓的……的確新奇。

樓上的中年婦女為了哄住小兒,從視窗探出頭來,喊住樓下街上提著籃子叫賣飴糖的青年,樓上吊了籃子下來,裡頭裝了錢,青年拿錢交貨,籃子被拉上去,一場小小的交易就這樣簡單的完成了。

鎮上臨水,河面上亦是集市的場所之一,來往行船盡是做小本生意的商人,有兄弟朋友幾個合力做的,那生意的規模就大些,還有夫妻兩個弄艘小船經商的,規模就小些。很少有一個人做的,畢竟又要行船又要做生意,一個人是著實忙不過來,一個人的,只能是擺個小攤、或者是流動型的挑個扁擔提個蒙布的竹籃,就這樣小小的生意,也能夠足上家裡最基礎的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