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兵敗回來之時,應該直接去京師才對,可他沒有這樣的膽量,而是去了南京建立了南明,這似乎就有些不正統的意思了,甚至還要主動分裂大明的意圖在其中。
朱祁鈺更是如此,他的皇帝之位原本就是權宜之計,按說得知朱祁鎮無事時,便應該主動讓出皇位才對。可是他沒有,反倒繼續座著這個有些明不正言不順的皇上之位,似乎也非是正統所為。
這種即是又不是的兩位皇帝,難住了沐斌。正是這種為難,才讓雲南的形勢越來越遭,以至於就算是他現在想要全力出手的話,怕也是不能夠解決問題了。
打仗,最忌諱的就是主帥心志不堅。這樣的事情正發生在沐斌的身上,那連主帥都是如此,更不要說下面計程車兵了,更是有一種不知道聽誰的好,以至於發展到後期不知道為誰在打仗了。
連為什麼都不知道,這一仗要說能打好,那才是怪事了,便是連沐斌都是無法相信的。
因為心志一直在動搖,戰場上的心志不堅,讓敵人鑽了空子,事到如今,也只能偏安一隅,靜觀其變了。
正是此時,英宗的特使到了,來的正是以左侍郎之職代行兵部尚書權力的大臣王驥。
按著他給英宗提出的意見,如今他是兵分三路來解決事情。
第一路聯姻交趾;第二路沐氏封王;第三路重金收買苗族軍隊。
這其中第一路路途遙遠,第三路又危險重重,最終王驥自己就選擇了即安全又有體面的第二路,便是來到沐府做一個說客,以給沐斌王位的交換,換得對方全力出兵來平定雲南之亂。
王驥的到來,沐斌自然不敢怠慢了。雖然他是手握重兵,且在雲南有著很高的影響力,但小心方駛萬年船。之所以沐家可以延續至今,且兵權再握,還沒有受到別人的猜測,正是因為其做事謹慎小心。平常便是隨便的一個朝廷五品官來到沐府,他都會親自接待的,更不要說來的還是一位三品大員,且極有希望成為二品尚書之人了。
沐府正廳,英朗高俊的沐斌見到了一身二品官服,一臉卑謙模樣的王驥。
雙方先是客氣的見禮,隨後上茶安座,面對面的就這樣互望著。
對於沐斌,王驥還是有些陌生的。對其父,剛故去不久的沐晟倒是打過一些交道。即然是要談事情,按著中國人的習慣,自然是要從套交情先開始了。這個王驥便講起了有關自己和沐晟的一些往事。
有人當面說起了家父,沐斌自然是一臉恭敬的聽著,時不時臉上還會露出笑容來,以示尊重之意。
對於沐斌的表現,王驥還是很滿意的,說著說著話,自然話題就牽扯到了眼前的局面。“...想當初,沐晟老國公還在世的時候,英宗皇上就曾不止一次的表揚過,說是老國公人品貴重,對國忠心,作戰勇猛,深得皇心。以至於後來聽到老國公去世的訊息時,還著實傷心了好幾天呢?現在想想,那一切似都是發生在昨天一般,真是讓人懷念。”
“多謝皇上對父親的厚愛,想必父親泉下有知的話,當也會笑慰了。”沐斌向著南方方向起身抱了抱拳,以示自己的尊重之意。
“沐侯爺客氣了,皇上不僅對老國公十分的敬重,便是對沐侯爺也是萬分的看重,他曾不止一次的和臣說過,沐侯爺雖然年輕,但確很有幾分老國公的風姿,且你年輕力壯,當會創造出更多堪比祖宗的成績才是呀,而正是這番的看重,皇上便決定破除異姓不可封王的政策,請沐斌接旨。”
說著說著話,王驥的神色變顯得極為鄭重了,以至於到後來的時候,人都主動站了起來。手中也不知何時多了一道金色背印著龍騰圖案的聖旨。
“臣沐斌接旨。”面對聖旨,不管是英宗的還是代宗的,沐斌都沒有理由去反對,所能做的只是跪地接封。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西平候沐斌,年輕有為,忠主思國,戰功卓著,甚得朕心。今感恩沐家世代為大明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特封西平侯沐斌為西平王,賜金牌...”
世代的西平侯除了首任的沐英之外,其它人都是活著的時候任侯位,只有死去才可獲封黔國公的,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但是到了沐斌這裡,竟然還沒有做什麼,就被封了異姓王,成為了西平王,雖然說只是這一任並沒有說什麼世襲罔替。但就這一舉動,說是光宗耀祖也不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