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非來港事情很多。
產業佈局,挑選電影;金融風暴投機結束,賺了十幾億,港幣;洽談版權;以及參加金像獎。
他憑藉《風聲》居然獲得最佳編劇提名,哎喲太慚愧了!
另有最佳影片、導演等,鞏麗、張蔓玉雙提名,鞏麗正在象山拍《荊軻刺秦王》,過幾天匯合。
這日,許非會見金庸。
金庸這個人很清楚,黑黑白白都在歷史中,不做討論。在書房裡,老頭74歲了,精神矍鑠,語調含糊,得仔細聽。
“許先生年輕有為啊,我去大陸就聽周圍人對我講,你出品的戲好看。香港引進的時候,我看過,真的好……”
“您過獎,都是靠實力。”
“呵呵呵!”
老頭一陣笑,以自己的地位,誰來不是畢恭畢敬的。這位有點不在乎。
“實不相瞞,我這次代表央視和天下公司來洽談版權,準備聯手拍一部武俠劇。”
“央視?”
金庸眼睛一亮,問:“哪部書的版權?”
“《天龍八部》。”
“……”
老頭沉默片刻,道:“版權不是問題,賣了那麼多次不差這一回,但我想聽聽,有沒有更打動我的東西。”
“呵,您對香港拍的戲怎麼看?”許非問。
“香港導演把我的胡言亂改,我非常生氣,他們還經常加內容進去。要加進去,為什麼不自己寫武俠成名?
孩子不好,幫我教教可以,但不能生了孩子說是金庸的孩子。”
老頭義憤填膺。
嗯,所以你賣給了於媽?還賣了好幾次!
“當然不是說我的書有多好,而是現在的編劇很喜歡走捷徑,不去花心思創作。如果你改得好,我肯定也不反對。”
“我倒聽過一個說法,人的悲歡離合不過36種,就看你怎麼搭配。”
“比如呢?”
“比如馬伕人,她不僅是一個潘金蓮式的壞女人,她有自己的悲劇元素。如果只表現前者,那就是懶惰的搭配,人物是複雜的,立體感最重要。”
許非巴拉巴拉一頓講,對方頻頻點頭,末了道:“其實您所有的劇,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是臺灣版《倚天屠龍記》裡的周芷若。”
“哦?為什麼?”
“她受張三丰點化,大徹大悟,把峨眉派交給張無忌,自己出家為道,雲遊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