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嘆氣道,“好教麻總兵得知,本鎮這裡正愁兵少,已經三番兩次向朝廷要求增援了。只是朝廷處處以乏餉搪塞,以至於至今未得一卒。”
“如果麻總兵有意立功,我當再向高陽公進言,定使麻總兵報國熱情有安放之處!”
啊這,麻登雲心中十分無語。
說實話,憑著勤王的功勞,混上一個總兵,他心裡已經沒有更多指望了,就盼榮休後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蔭職,再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扶一程。
眼下讓他搭上一切來遼鎮浪送,他哪裡肯幹?
想了一下,麻登雲將責任推脫到鎮兵身上。“袁督師,不是我不願意,只是我登萊鎮多為新兵和廣寧潰散後的敗兵,與遼鎮天下強兵可比不得。”
“我麻登雲自然是願意與督師共進退,只是手上沒有金剛鑽,害怕壞了您這裡的瓷器活啊。”
袁崇煥微微一笑,接過話茬道,“麻總兵有這心意,袁某便已知足了。”
麻登雲正要鬆口氣,只聽袁崇煥又問道,“不過,如果登萊軍不堪用,不知麻總兵可否從山東運些民壯過來呢?”
麻登雲一口回絕道,“袁督師,登萊的正兵都被嚇破膽子了,更何況當地的民壯呢?不會有人拿自己的命去賭吧。”
“萬一因為強徵民壯的事造成民變,那我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袁崇煥笑道,“我自然不會讓麻總兵難堪。據我所知,這幾年山東生齒日繁,田地難得,又有遼東難民浮海難逃,人口已經是極為稠密。”
“如果麻總兵說來到遼鎮每人就有十畝田地,會有多少人願意前來?”
麻登雲有些心動,這幾年登萊確實因為主客矛盾,鬧出過不少衝突,如果能分流一些流民,對他這個本地軍事長官也是少了些壓力。
“如果人人都能授田,那就是要多少人有多少人。只是袁督師,你能拿出這麼多土地嗎?”
袁崇煥笑道,“若是奪回整個廣寧衛,便是十萬人都能容下。若只是守住了大淩河,除了本土遼兵,也至少能安置三萬名壯丁。”
麻登雲正要同意,突然想到還有一個棘手難題,開口道,“袁督師,你也知道大明體制,凡是出行皆需要路引,這麼多人口總不能私自渡船送過去...”
袁崇煥擺手道,“朝廷方面的事,自然由本督一力承擔,不會讓麻總兵沾染分毫。”
麻登雲聽罷大喜,當下與袁崇煥約定,只要朝廷有令,他自當從速將多餘的人口運往遼鎮。當下兵主盡歡不題。
望見麻登雲揚帆遠去,一直陪伴袁崇煥的何可綱不解問道,“督師,以我們現在的人力,足以修建朝廷規劃的工事,且戰且退,可與建州相持月餘,然後全身而退。”
“現在這樣不惜消耗也要招徠人力,究竟所為何事?”
袁崇煥搖頭道,“聖上的意圖,只是要我們以大淩河地區消耗建州,最終還是退回寧遠錦州。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節省朝廷的財富。”
“如果這麼做,士卒忙於版築,得不到訓練,很難在交戰中抗住對手。我要增加人力,就是為了分擔勞務,讓士卒專心訓練,以期必勝!”
何可綱仍然有些擔憂道,“但我們即使取勝,也是與聖意不符,會不會被聖上所不喜?”
袁崇煥轉過頭去,他想起孫承宗走之前對自己的囑託。
“可綱,你看我一生所為,如果我變得只想討人喜歡,那還是我袁崇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