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海外教材的地方是檔案館,也在圖書館內部,離得很近,楊玉英乾脆尋了個角落,把感興趣的書籍翻出來讀。
她以前讀書很散漫,都是隨意去讀,結果在皇城司被逼著背檔案,到迫於無奈,自己學會了歸納總結。
大順朝那些學子們,如今還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先生教學,都沒想著先給他們歸納一番,掰開揉碎了慢慢講,結果她脫離書院了到要被逼著自己學習讀書方法了。
如今習慣成自然,楊玉英拽一本書就先粗讀一遍,理清脈絡,再拿出筆記本做筆記,整本書講什麼主題,中心思想,分哪幾個部分,邏輯關係如何。
一一列明,重點標註,再去讀同型別的書,重複的部分,矛盾的部分,謬誤邏輯不清的部分,通通都篩選出來。
反正她讀書是越讀越厚,一本書怎麼讀都讀不完,因著周行之一去不回,她這一坐便是半日,讀了半日書,眼前便是堆積如山。
旁邊無意中路過的琴島大學商科教授李文進,無意中瞥了一眼,就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去看楊玉英寫的東西。
楊玉英隨手翻閱的是本講經濟理論的,英國一名叫納索克斯的經濟學者出版的書籍。
這位學者當下在英國有些名氣,但也算不上鼎鼎大名,他這本書也只是尋常。
可讓楊玉英這麼一讀,教授覺得馬上可以整理出版一本新的經濟學教材,哪怕沒有新意,但是至少能讀得懂。
當下大學學經濟的不多,少年學子,都懷揣夢想,讀商科對他們來說,總不夠熱血沸騰。
這教授看了眼楊玉英的年紀,心中喜悅,再一看,居然不認得,只當這是預科班的學生,準備報考琴島大學,登時熱情起來:“同學,這一層書籍都不夠精闢,圖書館三層有更多精品書籍,你若是喜歡,可以去看看。”
楊玉英滿頭霧水,卻還是笑盈盈道謝。
教授乾脆坐下來同自己看好的苗子好生聊聊天,楊玉英這人還是有一點尊老愛幼的品格,老教授頭髮都花白,看起來有五十多歲,同這麼一位老人家說話,當然不能敷衍了事。
結果一老一少,居然聊得熱火朝天。
楊玉英剛剛看了半日相關書籍,正積攢了很多問題,還沒徹底弄清楚,興趣正濃。
李文進見獵心喜,最喜歡年輕又有天分的學生,對於楊玉英舉一反三的天分也是頗為喜歡,於是就越說話越多。
周行之辦完事過來的時候一看就嚇了一跳,連忙走過來打斷兩人的討論:“老李,老肖找你,快去吧,婉娘,咱們走了。”
說著,他拖起楊玉英就走,李文進在後頭小聲喊了兩聲,最後擔心引起眾怒,到底沒繼續叫人。
周行之把自家小外甥女往檔案館一推,進門先喝了幾口水,指了指書架:“婉娘你不急著幹活,先把這些資料看一看,那邊還有幾位老師翻譯過後的資料,你也看看。”
叮囑楊玉英坐好,他才回過頭衝旁邊幾個沒幹活,正偷閒喝茶水的同事叮嚀了幾句,讓他們帶一帶自家小外甥女。
周行之交代完,心有餘悸,決定從今天開始,不讓自家外甥女離開視線範圍內。
如今人心不古,真是……太危險了。
那個李文進,多大的年紀,頭髮都沒有剩下幾根,居然還敢對婉娘獻殷勤,不要臉。
這時節教授們娶女學生,是頗為時髦的事,他以前就見過好幾個同事,學問是甚好,可家中有妻子伺候老爹老孃,在學校還是要娶個女學生。
那些人管這叫進步?
周行之想,這進步千萬別可進步到他家乖巧的外甥女身上,否則他會想殺人。
當舅舅的左思右想深覺不安,楊玉英頭一回做一份平常普通的工作,卻做得頗為得心應手。
她最近剛讀過有關經濟學的一些書籍,此時翻譯外國譯著,也是從經濟學開始。
無名卷就放在手邊,這世上最先進的資料她想讀便讀,至於語言,從皇城司學的那些,和此時各國語言差距不大,更兼楊玉英文辭優美,既作得出優秀古文,白話文寫作也不在話下,比那些專業翻譯翻譯出的文字,更符合華國人的審美。
當然,教材不需要文辭多美。
除了楊玉英之外,學校還為了培養自家學生,叫了兩個在這方面有興趣的學生來勤工儉學。
都是年輕學子,一幫教授對他們要求不高,‘信達雅’中,只求信即可。
翻譯準確,不偏離原意,便已經很好。
這日,琴島大學的翻譯大家朱先生臂彎裡掛著大衣,推門進來,就見需要他審閱的譯稿堆了好幾疊在桌子上,不禁有些意外:“怎麼這麼多?”
那邊助教笑道:“翻譯人才永遠不夠用,王先生急著培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