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園。
福臨趕到的時候,發現玉貴人並不在砌玉亭,而是呆呆地站在池塘邊。精神萎靡雙腳發顫。他疑惑她要投河,急得忙叫住了。
玉貴人正在哭,聽見喚聲抹抹眼睛轉頭。
福臨一眼看到的是她的右手,掛著斷開的串繩上果然遺失了四顆紅珠,忙問:“壞了的在哪裡?”
玉貴人攤開另一隻手。福臨看到散珠有兩顆已經踩缺了口子,再串起來也是無用了。
剩下的珠子成色一眼便知是有年頭的,即使用新珠子配齊也是會被看出來。
這下該怎麼料理竟是進退兩難了。
福臨有些沮喪地扶了下因為趕路而痠痛的腰,抱怨道:“怎得這麼不小心。”
玉貴人有求於人,根本不敢生氣,忙道:“奴才來時看到它放在亭中的石桌上,那時便想到可能是宸妃娘娘的,我本想帶去關睢宮,可是一拿起來更跌散了,奴才險些滑倒,所以腳下用力才踩壞了兩顆,求您想想辦法,不然,奴才只好去死。”說罷便做出欲投河的舉動。
福臨忙攔:“貴人別這樣。”他想她是作戲。
若真的想死玉貴人也不會找雙喜叫他來。大禍臨頭,她怕福臨不願相救便暗示:“奴才知恩圖報,只要貝子爺幫了奴才,奴才也一定會想方設法報答貝子爺的。”
福臨的肩頭輕輕一顫,雙眸凝重盯住眼前的水面,不知在想些什麼。
雙喜在通向池塘邊的小徑處把風,這時急得轉頭衝這邊打手勢:“快些,有人來了!”
玉貴人急得一挽福臨手臂:“求您,貝子爺。”
福臨也聽到了雙喜的話,時間容不得猶豫。他再一次看了看水面,對玉貴人匆匆說了幾句後冷笑:“記住你的保證!”
說罷,他便拿牢那壞了的瑪瑙珠串連同幾顆碎珠,跳入了水中。
玉貴人嚇得叫救命。
循聲而至的侍衛們很快將福臨救了上來。這時候的福臨已是渾身溼透,“神智不清”,卻還雙手掙扎,一副不願離開水中的模樣。
侍衛急救他上岸,福臨吐出幾口水來,叫道:“瑪瑙不能散,我一定要找到它!放開我讓我去找!那是宸額娘之物。你們快放開我!”
他的左手死死地扣著殘存的珠串,而另一隻手原本拿著碎珠,現在卻是五指張開。碎珠不見了。很顯然,福臨是將它投入了水中。
這麼大的池塘,自然難尋,等於湮沒了“證據”。
而留下的珠串已足以證明福臨有多麼孝順。拖住福臨的侍衛們都是這麼想著。首領侍衛勸道:“貝子爺不要太激動,小心身體。”
福臨重複了一遍剛才的話。
在一邊流淚的玉貴人回過神來。主動對首領侍衛道:“原是貝子爺來此尋回宸妃娘娘遺下的珠串,經過池塘的時候卻是不小心滑落了,誰想得到他這般痴,想也不想就跳了下去。”
侍衛們原本便這般想,聽了“證詞”便深信不疑。首領說道:“小主不用擔心,貝子爺沒有大礙。奴才們可以作證。”
玉貴人頓時放寬了心,心想福臨為著她真是冒了不小的風險,但願他們可以一起矇混。
而福臨做出一副受傷的模樣。耳目卻還留意這邊的動靜,當他聽到玉貴人沒有自作主張胡言,也放鬆了自己。
之後不久福臨被送回了頤和軒,太醫院裡派了人江行舟來,而且。皇太極聞訊也趕來了。
福臨的右臂前一陣磨傷過,浸過河水便隱隱作痛。雖然是心理作用亦捨不得用力。而且皇太極一來便問他的傷勢。也很關心手臂。福臨自是說只是有點痛,自責沒有救回完整的珠串,致使遺落水中不可尋回。那珠串之前他從海蘭珠的態度便可以斷定並不是十分珍貴的東西,且是舊物,皇太極不會治他的罪。但是,他這樣做卻可以博得他們的好感。
對於玉貴人來說,福臨救下了她的性命,因玉貴人只是新近得封毫無根基,用此事來收買她很划算。而且繼戲樓事件後再表孝心,無疑為生日宴上的表現提供預熱,外界一定會更看好他。
這樣算來竟是一舉數得。
福臨竊喜地等待著皇太極的反應。
皇太極皺著眉想了一會兒,笑道:“你太痴了,不過一件舊物,不值得拿命去救。”
福臨閃著淚光道:“此是您與宸額娘之物,兒子必須捨命。”
皇太極看他這麼認真,無奈地嘆氣:“罷了,是朕以前待你太過嚴苛,怪不得你。你且歇著吧。”
福臨偏是掙扎著要爬起來:“可是兒子答應過要一起為生日宴努力的。”
皇太極看過那串殘珠後摸摸他的頭,慈愛地一笑:“傻孩子,不必急在一時,先歇會兒。”
福臨感到心裡一暖,腿卻在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