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零一章 無人機的效能

李國成命令小一邊鍛鍊運動能力,邊控制無人機飛行,繼續最佳化飛控演算法。

此時的他又開始考慮,怎麼給無人機設計一個眼睛。

有了成熟的機器人CCD鏡頭,只是對外觀進行加強設計,就變成一個可上下左右90度轉動的眼球,掃描角度190度。

把鏡頭安裝到無人機上,整個無人機的重量才1200克。

李國成帶上小一、無人機、2個專用筆記本(CPU是鯤鵬2000同款),開車來到京都北部的一個山區。

直到汽車難以行走,才鎖好車門,徒步向山區走去。

來到一個群山環繞的狹長峽谷,他繞著周邊走了一圈,沒有發現人跡,才放出小一和無人機。

命令小一在周圍100米範圍的沙土地上練習奔跑和跳躍,速度控制在10公里/小時。

然後他開啟筆記本,放飛無人機,直接用電腦連線遙控器,開始控制無人機飛行。

半個小時後,得出瞭如下資料:

1、最大飛行高度大於5000米;

2、最大平飛速度大於50公里/小時;

3、最大起飛重量小於5200克;

4、巡航速度大於20公里/小時;

5、續航時間大於45分鐘(載重2000克)。

由於機身太輕,在高空容易被氣流帶動,好在飛控演算法優秀,很難持續失去平衡,所以一直處於受控狀態。

李國成把無人機的電池更換後,重新把無人機起飛,保持在高空1000米處懸停,監視周邊。

他把筆記本的監控程式開啟,與無人機視野對接,如有物體入侵,就會給出報警提示。

然後拿出另一個筆記本,和小一建立微波通訊,接收小一的狀態資訊。

檢查了一遍資訊,發現一切良好,就命令小一進行衝刺。

直線速度居然高達28公里/小時,平均速度22公里/小時。

然後就命令用平均10公里/小時的速度挑戰複雜地形,比如,碎石、小水溝、大石阻路、梁坎等複雜地形。

無數次跌倒,無數次修改運動演算法,無數次重新飛奔。在半個小時後,意外還是發生了,在跳躍一個土坎時,右前臂觸地時被折斷。

看到回來的小一,全身沒有一處完好的地方,到處是擦傷、凹陷和彎曲。

重新給小一換了一副身體後,重新開始測試。

中途給無人機更換了4次電池,小一總共損壞了3副身體,結果才讓李國成滿意。

回到實驗室,他又開始改造六足機器人。

把機械陀螺儀直接用半導體陀螺儀替代,這樣就多出了半個電池組的空間。

他對內部重新進行了規劃,控制電路進行了重新設計。一是增加了三個方向的半導體陀螺儀和無人機遙控模組;二是改變外型,便於放入腦袋。

在實驗的過程中,李國成發現腦袋因為安裝了減震部件,震動動能最小,在翻滾時,腦袋反而更容易保護。

這樣,身體裡也可以空出更多的空間,便於進行改裝。

李國成的第一個改裝就是兩隻觸手,可以摺疊到背部,需要時再伸出。

背部後邊有個自動彈射口,可以把無人機直接彈射到空中。

無人機的返回影象和機器人的視野也可以共享給指定的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