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秦睦雖然死得壯烈,可也標誌著巴蜀雍軍已經完全崩潰了。他們從黑夜戰鬥到天亮,又困又累又餓,幷州狼騎從他們身後刺來的一刀,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幷州狼騎讓巴蜀雍軍再無翻盤的可能,李肅傑看到南門局勢已定,馬上將分配到南門的一個團的義從分了出來,讓他們騎上戰馬,同城外的幷州狼騎一道向東城門趕了過去。
此時此刻,天光已經大亮了,東城門外的戰局顯然同南城門不同。
涼州雍軍以騎兵見長,步卒實力弱是短板,所以秦瞌一直都是有一搭沒一搭地進行攻城,而數量龐大的涼州騎兵則牽著戰馬席地而坐,馬鞍和武器都放在距離自己一臂範圍內。
當兩千餘名幷州狼騎出現在涼州雍軍面前的時候,他們所面對的是已經整裝待發的涼州騎兵。..
作為在馬背上生活的騎兵,伏地辯音來判斷敵情是他們必須要學會的技能,更有厲害的人,只要趴在地上聽一會兒,就能知道遠處有多少敵人來襲。
秦瞌帶著麾下數萬涼州雍軍,看著幷州狼騎單薄的鋒線,嘴角扯出一絲冷笑:「朕早就知道你們這些逆賊心思歹毒了,幸好朕早有防備。」
雖然秦瞌的一萬西涼鐵騎在開戰之初損失了一半,但他還有五千西涼鐵騎,也就是重甲騎兵,昨晚攻城,當然是用不上騎兵的,如今,他可以將西涼鐵騎再一次投入戰場。
西涼鐵騎率先發動了進攻,這是它的戰術特點,必須先發制人,靠強勢奔跑來沖垮敵軍的陣型。
五千西涼鐵騎驟然發動,兩萬只馬蹄錘擊地面,塵土瀰漫,由三個方向向遠處的幷州狼騎狂奔而來......
除了五千西涼鐵騎,涼州雍軍還有兩萬萬輕騎兵,其中一萬西域輕騎,一萬三郡輕騎,靠騎射來對付幷州軍,另外還有三萬涼州步卒。
西域輕騎的來頭很雜亂,大多都是西域各國中政爭的失敗者,他們在原來的國家沒了活路,只能向東進入大雍境內討生活。
秦瞌就從這些人當中,挑選出精於騎射的輕騎兵,組建了西域輕騎。
三郡輕騎的組成部分,則是涼州西北三郡的青壯,他們久居邊塞,同邊境周圍的異族常年交手,練就了一身的騎射功夫。
秦瞌將涼州境內精於騎射的青壯都徵召了,然後又從中挑選精銳,配以從關山馬苑奪來的優良戰馬,組成了西涼鐵騎。剩下的就組成了涼州輕騎。
兩千餘名幷州狼騎雖然也是也精銳之軍,戰鬥力也極強,但是人數實在是太少了,完全居於下風,領兵的狼騎旅司馬是從頨渾軍出來的老人,身經百戰,當然知道此時不時硬拼的時候。
中原自夏商周以來,尤其是諸國混戰這兩百多年,車兵、騎兵、步卒、水軍的戰法早就被中原將領研究了各邊。
僅以騎兵來說,輕騎兵飄忽不定,速度極快,車兵和步卒對上以弓弩為主的輕騎兵,就是待宰的羔羊,所以輕騎兵的對手就是輕騎兵。
重騎兵衝擊力十足,是衝擊敵軍步卒陣營的利器,兩百多年的征戰讓諸國紛紛找到了各自對付重騎兵的辦法,關東諸國是抓住了重騎兵的弱點,就在戰馬身上,射人先射馬,重騎兵的戰馬雖然有馬甲護身,可馬腿還是露出來的,這就是弱點。
而雍國對付敵軍的重騎兵也自有辦法,雍國常年同北方獯鬻、西方蒲莎、南方旄羝國征戰,就曾經戰勝過重騎兵,雍國最常用的辦法,就是以陣型頂住重騎兵的衝擊,然後以強弓硬弩就能漸漸消滅敵軍鐵浮屠。
狼騎旅司馬帶著狼騎向南城門賓士,涼州騎兵在其後緊追不捨,秦瞌更是一臉興奮的模樣,他親自帶兵衝鋒,沒有絲毫愛惜馬力的打算。
當兩軍一前一後,
距離南城門不遠的時候,烏邏帶著兩千六百餘狼騎和一千七百餘義從迎了上來。
幷州義從在自己團將的帶領下,一臉無懼地衝向了追在前面的涼州輕騎,整支幷州狼騎則匯聚在一起,也同樣殺向緊追不捨的西涼鐵騎。